当谈论图片编辑时,我们在谈什么?
记得荷赛投稿阶段我帮腾讯摄影记者吴家翔编辑他的《赴美生子》时,我们讨论了荷赛为什么把组照减为8张的原因,可能是:在越来越讲求传播效率的移动网络时代,要求每一张照片必须包含尽可能多的视觉信息,照片不应该只是对某个情节的简单叙事,而是对相关几个情节甚至整个事件性质的高度概括,并抓取富有隐喻性的瞬间予以表达。简而言之,“隐喻性”代替“情节性”成了对当代新闻摄影更高的要求,“视觉叙事”似乎进化为“视觉评价”。果如此,这对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都是个莫大的挑战。《斯特莱德·沃尔夫的生活和空间》无论拍摄还是编辑显然都不符合整个判断。那么这是它未在荷赛获奖的原因之一吗?
在我国,图片编辑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在我参与的很多摄影评比活动中,一组题材不错的照片往往因为毫无章法的编辑而名落孙山。那么,什么才是“图片编辑”?在这个极端讲求效率的年代,能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吗?比如:“图片编辑是‘视觉价值观’的构建者和执行人”之类——但这样说准确吗?“视觉价值观”是个什么鬼?这不是也在考验以图片编辑为业的人对自己工作的理解深度吗?如果不能足够深刻地理解自己的职业,他也难以用片言只语准确概括它的性质。
好吧,又是一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所幸我的朋友圈有那么多杰出的图片编辑,他们或在通讯社,或在纸媒、网媒、出版社,于是在一个静谧清明的午后,我群发了“如果请您用一句话概述‘什么是图片编辑?”,请问您如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