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广告设计说明_浅析公益广告的社会效应

fenghua
fenghua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0 浏览

    要说最有创意的广告,小编不得不说,还是得首选公益广告。公益广告总是以独特的视角,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发人深省的内涵成为广告界归然不倒的存在。
    公益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的广告设计,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公益广告拥有最广泛的广告受众。从内容上来看大都是我们的社会性题材,从而导致它解决的基本是我们的社会问题,这就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共鸣。如何让公益广告震撼人心,达到它原本期望的目的,不妨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公益广告设计说明:

    一、对象的细分
    作为向整个社会呼吁的公益广告,并非意味着广告对象是笼统的“全民”,相反,有计划地陆续将每次广告集中针对某一部分相关者,会使广告更深入,更有力、更有效。比如挪威青少年酗酒防止协会的广告,分作两次发布,第一次针对14-17岁的青少年,标题是:“每次我喝酒都会呕吐”;第二次广告对象转向孩子的父母,标题是“去年挪威16-17岁的青少年平均每人喝了155瓶酒!做父母的应该了解这些孩子将受到什么样的伤害。”这则广告打破挪威的广告阅读记录并引发了各媒体的热烈讨论,青少年喝酒的情形第一次大幅度地下降了。

    二、图片的强烈视觉冲击
    公益广告的图片往往占据着整个广告大部分或整个画面,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甚至让人感到不适。然而虽然少了一些轻松感,却吸引你不断看下去,让你增加了一份沉甸甸的思考。

    三、文案的震憾性
    公益广告的标题不仅应做到引人注目,而且应当做到震憾人心,如果受众对广告仅一笑了之,那么广告人应该大哭一场。
    公益广告的正文应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表达,以往的诸多公益广告,许多仅仅是一句大大的标题完事,或是“请勿**”,或是“爱护**,人人有责”,或是一句空洞乏力的口号。在这方面,欧美、港台同行值得学习,在醒目的标题下配以精悍的正文,使整个文案丰满凸现。

    四、强调后果,适度恐怖
    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这可以说是一般人的真实心态。在公益广告词典中,没有“你们”只有“你”,直指诉求对象,才能一矢中的。公益广告应一反过去的一味规劝、提醒和批评,强调其行为的责任与后果,如运用适度恐怖,效果将是立竿见影。

 

    只有深刻了解公益广告的特征,才可能创作出好的公益广告。公益广告作为广告的一个分支,除了具有广告的一些共性之外,还具备自己的一些个性。所以设计师在公益广告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深入的了解广告内容的特点。

    公益广告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也叫做公共广告。1986年贵州电视台播出了《节约用水》的保护环境公益广告,是我国的第一则公益广告。1987年央视开办“广告而告之”栏目,时至今日我国的公益广告事业已经走了20多年的历程。公益广告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是“社会清新剂”的作用,其不以盈利为目的,社会良知是公益广告的灵魂与基础,公益广告传播为社会大众提供价值标准与行为准则的选择,广告传播的是倡导社会责任的公益或公共信息。可以说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是其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


    广告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所以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则。公益广告作为广告传播的一种,本身具有公益性、非盈利性、主题性的特点,也兼具广告的共同经济性特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公益广告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借鉴发达国家的公益广告经验并且综合历史经验,公益广告运作应该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策划、选题、制作、播出的各环节应该积极调动一切社会资源,走商业化的运作道路。


    公益广告传播应该以真实美学和人道主义为传播理念,结合主流意识和热点话题进行广告运作。但是,在市场观念日益强化的今天,公益广告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一种经济与市场活动。公益广告的运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公益广告传播也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应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进行,积聚社会各界的资源与力量,实行资金整合。以期在取得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利益,达到公益广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以下是几个公益平面广告欣赏:

 

 

 

 

 

 

 

 

 

 

 

 

 

 

 

 

公益广告设计说明_浅析公益广告的社会效应

 

 

 

    公益广告正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向大众传播着它的正能量。让公益文化洗涤心灵,让公益文化净化家园!

   

发布于 2022-12-02 18:24

免责声明:

本文由 fenghua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5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