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么多产品文章,为何仍做不好产品?
尽信书,不如无书,若是全如书中所说,那是不是太简单了?知识是不完整的,尤其是文章里的知识,受限与篇幅,就更是残缺不堪的了。
知识是不完整的
有一种标题格式的文章,你一定见过,比如:如何打造千万用户的产品,或者:掌握x个技巧,让用户上瘾等等,这些文章都是有价值的,其中的部分观点对我也有极大的参考和学习价值,然而他们却是不完整的。
任何一个成功,都是在必然和偶然的双重因素下形成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不可能在一篇数千乃至万余字的文章里进行完整描绘的,其中还关系到时代背景,团队背景,行业背景,还有中间出现的若干次选择,做一次正确的选择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每一次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想,看到这里,你应该能接受这个观点了:知识是不完整的,我们看见一篇论述打造明星产品的文章没有收获,并不是因为这些知识是错误的,而是因为他是不完整的,在不同环境下,乃至于产品的不同阶段里,
有许多的因素会影响着我们的做法,或许你在一条不适合用该方法的道路里前行,又或许,你所前行的道路尚未触及该方法的应用位置。
其实,我倒是觉得这样挺好,因为对文章内容的排斥,选择拒绝学习文章里的知识,总好过盲目的应用,盲目的生搬硬套,不是吗?
这就像刚入门的我们,向他人背诵一些典型的商业案例,尤其是向我们的面试官或者leader,其实这样挺让人尴尬的,毕竟导致某产品成功的原因实在有太多,而外界所盛传的未必就是完整的。
同样的,在学习一途,盲目的吸收着文章里的知识,只会让我们走入一个又一个的死胡同,比如MVP,确实按照MVP的原则去做了,为什么效率还是很低? 为什么我努力的照顾到了用户体验,但用户就是不使用这款产品?。
产品经理的知识面积很宽,我想这样的问题会有很多吧,明明已经按照前人总结的经验尝试了,但不仅没有效果,甚至比以前还不如了。
失效的MVP
MVP也叫做最小可行性产品,网络中可以查到许多写MVP的文章,写的都很棒,都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常见的一种观点是快速尝试,收集用户反馈,这是正确的, 为了减少我们的成本风险,我们先把核心部分做出来,投入市场确认一下,再将他完善出来。 但在某些环境下,MVP就失效了,某方案的定位与产品定位相违背时。 低成本,并不等于没有成本,而成本也不仅仅是开发时间,还包括了用户对产品的感知,作为用户而言,我们有权利选择一款更适合自己的产品,即便只是微小的差距,当产品去试错的时候,竞品则在逐渐完善己身,一旦试错真的错了,就等于落后与竞争对手了。 MVP本身并没有错,当我们想试错时,用MVP的方法进行尝试,这个思路是无比正确的,错误的地方在于他不完整,而我们则拿着不完整的知识应用到了重要的事情上。 上述案例里,至少有几个前提条件是缺失的,- 只是2.0版本,是否就要做跨度较大的尝试
- 社区的尝试,与产品的定位似乎有点遥远了,至少在2.0阶段。
- 似乎没有考虑到如何让用户接受社区,没有相应的缓冲过程,
- 似乎把MVP只理解成了功能的规划,小是最小了,但真的完整吗?
失效的“用户至上”
这也是一个容易被攻击的话题了,用户至上,有时是错的,他并不是万能的。 将这四个字奉为无上大道的创业团队,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了,但很遗憾的大部分的影响成败的决策,往往和这句话没有什么关系。 同MVP相同,“用户至上”是有前提条件的:- 不是什么用户都要至上的,实际上,只有目标用户是至上的。
- 用户至上,有时是要为商业让步的,最终影响成败的毕竟仍然是商业。
- 做企业不是做公益,做产品也不是做义工,尽管同样是用户至上,多数总会比少数更上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