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权的净收益怎么算
一、专利权的净收益怎么算
1、收益法:专利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成现值。此方法针对已经产业化的专利比较试用,大多数无形资产评估都会首选收益法,由于无形资产在企业财务报表上面披露的各项成本,费用显示不完整,所以成本法不太适合;国内缺乏一个活跃稳定的专利交易市场,没有专利交易参考对象,所以市场法也不适合。
2、成本法:取得现成资产所需要的各项必要成本、利润、费用,俗称重置成本,该方法试用于有形资产,机械设备,厂房,运输工具,房产。
成本法计算方式=重置成本-资产实体性贬值-资产功能性贬值-资产经济学贬值重置成本=研发人工成本+研发费用支出+管理费用+机会成本(按基准日到期年限小于5年的国债到期收益率平均值作为机会成本报酬率)
实体性贬值:持续使用造成的物理性损耗,即折旧功能性贬值:由于技术进步造成的知识产权资产功能相对落后造成的损失经济性贬值:外部环境改变或不可控时间的影响造成的知识产权机制下降
3、市场法:根据近期市场发生交易的类似资产做对比,市场法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有严格的限制条件,需要有一个活跃成熟的交易市场,交易越频繁,资产价格越容易比对。选取合适的参照物与被评估资产进行对比分析加上数据可靠性验证,调整差异确定价值。
专利权评估报告和专利权评价报告都是对专利权的一种评估与评价,很多人搞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两个报告不管是从定义、针对的对象都有很大的区别。
专利权评价报告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分析和评价作出的报告。为了确定专利的稳定性,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不会造成侵权或者无效。同时也是一种证据形式或证明文件。根据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在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被授予专利权后对相关的专利进行检索。是一种官方出具的权威专利质量评价。
专利权评估报告是由授予资产评估资格的第三方评估公司或机构出具的报告。根据特定目的,遵循公允、法定标准和规程,运用适当方法对专利权进行确认、计价和报告,为资产业务提供价值尺度的行为。
专利评估是实现专利产业化和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关键一步,权利人希望通过专利评估预测专利的未来发展前景,并使之产生更大可能的效益。另外,产权具有时间性,所以产权人应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充分地管理经营其产权。
二、专利权的净收益包括
专利权属于无形资产会计科目.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是,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项目,必须具备其生产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条件.因为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某一项目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不能流入企业,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在会计实务中,要确定无形资产所创造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需要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做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的证据支持.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因其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专利权在'无形资产'科目核算.
三、专利权的收益额是指
企业申请专利,既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也可以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1.企业可以用专利获得政府贴息贷款。
各省市科技厅和人民银行中心支行都有政策规定,企业用专利证书质押获得银行贴息贷款。用专利证书贷款申请程序简单、贷款额度大(可以从几十万到几千万),贷款速度快(各银行都不受贷款指标的限制优先放贷),贷款利息低(政府贴息总利息的50%),所以中小企业获得专利证书,只要花少量的研发费,就可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又可以每年都省下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利息,是小投资大回报的策略与行动。有些地方明确规定,企业没有专利,不能申请贷款。
2.拥有专利证书的企业可以获得政府的创新奖励与扶持。
各级政府都会对拥有专利证书的企业给予科技创新奖励或专项财政补贴。同时还会有专项资金给予扶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3.企业可以申请认定成为高新企业。
高新企业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可以获得大额的政府奖励资金、资助资金,还可以获得大幅度的减税,一年可以省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的税。
4.有专利证书的企业有利于市场的拓展、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容易宣传推广、容易打开市场、有利于市场拓展,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有利于拓展,有利于发展。
5.拥有专利证书的企业容易找到风投、容易上市。
拥有创新发明专利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容易找到风险投资,容易在国内和国外上市,快速发展企业,快速积聚财富。
6.专利权转让获取收益:
一旦专利授权,就意味着该申请人是该专利的专利权人,也就享有该专利的收益。而专利权是可以转让的,因为专利作为无形资产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财产属性,通过必要的法律效应的手续,可以出让该专利权,从而享受该专利权带来的收益。另外一方面,很多企业或者个人,一旦发现有价值的专利,也会购买相关专利,以便能够发挥出更大效益。所以,一旦拥有了专利授权,通过出让该专利的所有权,是可以分享其收益的。
7.技术合作、技术入股获取收益:
一些发明人拥有专利,但是,不想出让,也可以通过合作开发共享收益,除了通过许可、质押等方式获得一定的权益之外,对于具有较好效益的或者具有较好产业化的专利,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予以合作开发,共享收益,也是重要的专利创利方式。另外,对于一些核心技术,可以采用技术入股的方式,与企业共享收益。合作开发专利,相对于将自己作为企业研发人员与对方不断提升产品价值,实现更高收益。知识产权的价值,也体现在合作分享收益方面。
8.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获取收益:
当前,很多企业拥有专利,并将其作为产品宣传的一个重要方式,如此,不仅仅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他人侵权,而将产品作为专利产品存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宣传窗口。专利产品,本身具有较好的创新性,也能被市场认可为高科技产品,其售价和竞争力,往往具有较好的优势。有些产品直接在包装上表明专利号,价格往往也高于同类产品,拥有专利能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
9.享受政府资助:
专利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鼓励创新,一些地方政府予以鼓励。这个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以专利权人作为政府资助对象,专利授权就予以鼓励或者奖励;另一方面,一旦拥有专利,就可以以此申请一些政府项目,获得一定资助。具体政策,各地有所差异。
10.企业宣扬的重要窗口:
专利审查具有独特的流程,一旦专利被公开,则会在国家官网上公布,并且会公布其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接受大众查询。这样,企业和个人也就出现在国家级网站上,这无疑是个人宣扬、企业获得知名度的重要方式。有些人和企业,就是抓住了这一点,通过申请专利,不断提升自己和企业名气,这也是一种一本万利的操作方式。
四、出售专利的净收益
转让专利是无形资产的转让,其资产在持有期间发生的摊销费用或减值准备影响了其转让时的账面价值,转让时的转让收益是转让的收入与转让时账面价值的差,转到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因此原持有期间该资产的确认情况直接影响转让的收益,也就影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五、专利权的净收益怎么计算
错。
收入是指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有关的,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且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总流入。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据此,由于出售专利权和处置营业用房(固定资产)不是日常经营活动,所以二者不属于收入,也就不属于其他业务收入,而应该计入营业外收入,属于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