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归属于
一、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归属于
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该单位可以依法处置其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促进相关发明创造的实施和运用。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因此,对于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属于谁,需要看单位和发明人或设计人之间是否订有合同并对权利归属是否有约定。如果有约定则从其约定,如果没有合同,或合同中没有约定,则申请职务发明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二、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属于什么性质
职务发明专利就是利用公司的资源或者是完成公司的任务所发明的专利,此专利权一般是由用人单位来获得,但如果双方有约定的就按照约定的条款来进行实施,发明人一般与用人单位也是属于有劳动关系的人。
三、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属于法人
专利权人和发明人区别:
一、解释:
1、专利权人:专利权的所有人及持有人的统称。即专利申请被批准时,被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既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个人。
2、发明人:专利法规定,在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中,对发明创造具体实质性特点做出贡献的人称为发明人。发明人为自然人。
二、权利:
1、专利权人的权利:包含专利人身权和专利财产权两个方面。
(1)、专利人身权:指专利发明人、设计人有权在专利文件中写明自己是该专利的发明或设计人,即署名权,署名权不因专利财产权的转让而消失。
(2)、专利财产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独占权。指只有专利权人才有实施其发明创造的制造、使用、销售,对该专利获得享有独占的权利,任何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均不得不经许可,不支付报酬使用、制造、销售专利产品。2)、许可权。指专利权人有条件地允许他人使用其专利技术。具体地讲,专利权人(称“许可方”)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允许他人(称“被许可方”)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其取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的全部或者部分技术的权利。3)、转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条规定:“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专利申请权、专利权可以出卖、赠与、抵押,也可以作价投资入股,继承转让是由于法定原因而发生的转让,当专利权人(自然人)死亡后,专利权依照继承法的规定转移给有继承权的人。
2、发明人的权利:署名权,发明人可以请求专利局不公布其姓名。
四、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属于什么行为
于单位或者按照单位规定划归给制作完成人的单位。职务发明是指在工作职务范围内完成的,属于单位指派或者使用单位条件和资源完成的发明。因此,以单位为主。单位可以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属于单位可以促进创新创造并且激励员工参与科技创新。需要根据法律法规和单位规定确定,制度规定不同可能会导致归属不同。在国外,职务发明归属专利权的规则也存在差异。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各国的法律法规也存在不同,这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五、职务发明专利的归属
要看专利权人是谁。如果专利权人是“个人”,那么专利产生的价值属于个人财产。如果专利权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那么专利权带来的收益则属于法人或其他组织,而不属于个人财产。
在实践中,有些发明人是职务行为,虽然是专利发明的主体,但不是专利权人,自然也不可能是专利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