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开营改增,纳税人怎么看?
5月1日,营改增试点全面启动,这是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拉动经济的重大举措。纳税人如何看待这一重大改革举措?近日,记者采访了金融行业和建筑行业中几位将被纳入改革阵营的人士以及已经换了阵营的纳税人。
金融专业人士:挑战与机遇并存
“对于营改增,我们将全力以赴,积极迎接新税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贵阳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李云说。
从去年开始,贵阳银行开始准备营改增。为此,公司专门邀请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家对金融行业的风险点进行研究。
“对于金融业来说,营改增是一件大事。银行本身除了进行税制转型外,还应该同时进行制度转型、流程转型和采购环节转型。这也是对我们管理水平的考验。”李云告诉记者,银行有成千上万的贷款人,大量的交易依赖于计算机系统。营改增后,贵阳银行要调整进销存、管控等工作,同时要为大量贷款户理顺扣款流程。
“现在,我们财务部最重要的任务是做好一切前期准备,确保一个月后成功完成营地改革的第一次申报。”刘芸说。在她看来,营改增给金融业带来的最大推动力是通过“减”促“增”,通过政策杠杆鼓励科技投入和精细化管理,迫使机构提高管理水平。
建筑行业的人:既期待又担忧
"我们期待并担心营改增的到来."贵州建工集团副总经理邹秉新对记者说:“希望改革能改变原来粗放的管理方式,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令人担忧的是,对于一些抗压能力较差的建设单位来说,营改增可能成为其淘汰的推动者之一。”
2015年,建工集团和上海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战略重组,成为集投资、房地产、建筑设计与施工、新型建材研发与生产为一体的现代企业集团。去年,集团纳税11亿元。
提到今年的纳税情况,邹秉新有些担心。她说:“由于劳动力和各种业务的突出特点,建筑行业在操作上还没有标准化。营改增后,如果各方面都忽视取得发票,会导致进项税额抵扣不足。所以建筑公司压力很大。”
压力也是动力。邹秉新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她认为,营改增不仅改变了税收计算方法,也改变了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和税收风险管理。
改革不仅考验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也考验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由于行业的特点,建筑企业必然会面临一个‘痛苦期’。希望建筑企业能以营改增为契机,顺应市场化方向,提高运营质量,继续健康发展。”邹秉心说。
物流业:好消息来了
贵州永拓千途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勇在听到营改增的消息后,认为“效益来了”。
“一方面,场地租赁成本有望降低;另一方面,产业链越来越规范。”罗勇告诉记者。
惊喜来自“痛点”。据罗勇介绍,他们公司在全省有20个网点,年租金过百万。“去年因为成本太高,我不得不把贵阳总部三分之一的办公室租出去。5月1日以后可以扣除房产和房租。到时候,我就可以再租一块地了。”
现代服务业人:感受贴心服务
"营改增拉近了企业和税务机关的心."贵阳保利影业有限公司会计周丹丹说。
2015年6月25日,贵阳保利影城有限公司在贵阳市南明湖开业,因为地处繁华的商业中心,硬件设施良好,客流量大。
“公司开始运营的时候赶上了营改增,没有所谓改革的‘阵痛期’。”周丹丹觉得自己很幸运。对她来说,税务人员周到的服务更让她感动。
“税务官员想得真周到。我们公司的收入包括票房、商品销售和喷墨广告等。,而且内容复杂。他们可以随时回答我提出的各种问题。”周丹丹说。
周丹丹也很关心营里改革的全面推进。保利影城每年的租赁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0%~20%。突破扣链后,企业每年可节约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