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长详解营改增热点问题

创业李白
创业李白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5 浏览

从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将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营改增的意义是什么?财税部门如何保证各行业税收负担只减不增?中央和地方增值税收入如何划分?财政部长楼继伟详细回答了这些热点问题-

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议全面实施营地改革。从5月1日起,试点范围将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日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接受《经济日报》记者关于全面推进营改增热点问题的采访。

记者:请介绍一下全面推行营改增的背景。另外,全面实施营改增的意义是什么,对中国经济增长会起到什么作用?

楼继伟:这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重要举措。同时,全面实施营改增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举措,不仅为当前的经济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未来的发展增添了持续的动能。另外,这是完善税制的内在要求。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国建立了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税制。双重征税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实现增值税对商品和服务的全覆盖。

从目前来看,这将为更多的企业减轻税收负担;从长远来看,这项改革将有利于国家和人民。

具体来说,一是有利于稳定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据统计,2012年至2015年,试点共实现减税6412亿元。新增四大产业涉及纳税人1100多万人,比之前试点的590多万人增加近一倍,营业税占原营业税总收入的比例在80%左右,因此改革涉及面更广。今年减税金额将超过5000亿元,这是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减税。特别是在目前许多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增加经济实力。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利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

二是有利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营改增试点以来,第三产业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2012年的52.6%上升到2015年的56.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逐渐上升,从2012年的45.5%上升到2015年的50.5%,首次超过一半。这一次,改革阵营的政策取向得到全面推进,突出推动服务业发展,特别是R&D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将有效促进产业分工优化,拉长产业链,促进制造业升级。

第三,有利于完善税制,建立比较完整的消费型增值税体系。通过统一税制,将服务业内部和第二、三产业之间的抵扣链衔接起来,可以从制度上消除重复征税,充分发挥税收的中性作用。同时,房地产将被纳入抵扣范围,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过渡将相对完整地实现。营改增的全面实施,也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我国财税体制迈出了重要步伐。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确保各行业税收负担只减不增。国务院财税主管部门如何落实这一要求?

楼继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全面实施营改增,确保各行业税收负担只减不增。这不仅是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为了实现这一要求,我们重点关注了两个方面:

第一,政策设计。改革既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又兼顾稳定增长的要求,调整改革的力度和节奏,按照转移营业税负担的方法确定各试点行业的适用税率。同时,四大产业原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原则上继续保留,如继续对养老、医疗、教育、金融机构同业交流、彩票发行等实行免税。,并继续对个人转让住房实行免税政策;对老合同、老项目实行政策转移,如允许老施工合同、老房地产项目选择简单的计税方式;对具体行业制定了过渡性优惠措施,如允许新开工的由甲方提供材料的建设项目选择简单征税,允许房地产开发企业扣除征地费用,对金融机构实际收到时未收到的逾期贷款利息征税,对原来适用3%税率的文化体育服务实行简单征税。通过以上安排,可以实现各行业的整体减税,并不同程度地减轻大部分企业的税负。

第二,政策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已安排各级财政、税务部门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确保政策落实。通过综合培训,财税干部和企业财务人员可以深入了解政策要求,避免因政策认识不足、操作不准而增加企业税负,让企业充分享受改革红利。同时,加强对试点运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妥善解决试点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原有的制造业、商业等增值税行业,以及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一些前期已经纳入试点范围的现代服务业,由于将四大行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可以扣除增加的进项税额,税负一般会下降。

记者: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用工匠精神做好营地改革试点的准备和实施工作。财政部如何实施?

楼继伟:工匠精神不仅仅指优秀,还包括坚韧不拔和顽强奋斗。李克强总理强调,全面推进营地改革试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要有工匠精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实施工作。

首先,确保现有政策到位。比如,为了落实各行业税收负担只减不增的要求,原则上延长四个行业原有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政策,我们组织了地方税务局和专员办的业务培训,参加了部委系统外的培训,并与中央主流媒体合作宣传和解释政策。确保财税干部和企业财务人员深入了解政策要求,帮助企业尽快熟悉增值税征收管理法规,更加积极地做好税制转型工作。

二是及时发现问题,完善试点方案。一方面,我们将加强与国家税务总局、三委、国资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研究对策,及时解决问题。此外,充分发挥地方税务局和专员办的作用,全面了解和密切关注地区和行业的改革和运行情况;与中央主流媒体建立监控网络,及时掌握舆论,发现试点运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将与四大行业26个子行业的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建立联系,与企业实时沟通。针对个别企业税负增加的问题,做好纳税辅导,引导企业合理选择过渡性措施;对于普遍存在的税负加重问题,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精确调控和定向调控作用,根据不同情况,综合运用临时性、阶段性和过渡性政策,采取一切可行措施,确保运行中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确保各行业税负只降不增。

记者:全面推进营改增试点后,中央和地方的增值税收入分配是如何考虑的?

楼继伟:营改增试点后,中央和地方增值税分担比例要合理适度调整。总体考虑是,在保持中央和地方现有金融结构整体稳定的同时,制定中央和地方共享增值税的过渡性措施,引导地方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增强地方金融“造血”能力。鉴于税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仍有分权和支出责任的过程。营改增试点改革后,需要有一个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的过渡方案,以促进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的合理化。目前,过渡计划正在研究和制定过程中。

特别是营改增后中央和地方都在减税,增值税收入划分调整后中央会多缴税,减少收入。同时,按照“存量固定、增量调整”的原则,中央财政分配的收入通过退税返还给地方政府。

记者:下一步需要做些什么来完善我国的增值税制度?

楼继伟:全面推进试点改革是增值税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之所以还叫试点,是因为改革还在进行中,任务还没有完成。现行增值税制度仍存在多税率、抵扣项目不全、大量临时性过渡措施等诸多问题。与规范消费增值税制度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定的相关任务没有完全完成。根据全国人大的法定税收要求,有关部门将在下一步启动增值税立法,并在此过程中,继续完善增值税制度。最后,通过立法巩固改革成果,建立相对规范的消费导向型增值税体系。

发布于 2023-12-31 09:56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创业李白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5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