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全面推开税系理顺尚待测试
5月3日9: 00,五一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深圳市民潘先生到深圳市房地产登记中心办理过户手续,成为深圳市第一位收到增值税发票的二手房买家。
“营改增”的大幕已经在全国全面拉开。此前文件已经明确,从2016年5月1日起,全面开展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行业纳入试点范围。行业感觉冷热不均
为潘先生服务的深圳连锁经纪人张志庄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潘先生购买的房子总价为175万元,应税价值为114万元。按照营改增试点方案计算的交易税为87001元,比原营业税节约4350元,相当于税负降低4.76%。
营改增后,建筑业、房地产业税率确定为11%,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税率确定为6%。
《中国商报》记者从多次采访中了解到,营改增对各个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近日,凯悦、洲际、万豪、希尔顿等国际酒店纷纷以营改增为借口,对集体提价给予高度关注。但在接受相关部门采访后,上述酒店大多表示暂时不会涨价。
“对于酒店来说,很多项目可以作为投入成本扣除,并不一定影响利润。酒店以营改增为借口涨价是虚假宣传。”华美首席知识专家赵焕彦认为。
晋江、如家快捷酒店、朱华、格林豪泰等各方表示,经济型酒店不会涨价,因为“营改增”本身不会影响利润。
类似于酒店业,但不完全一样的,是公寓住宿业。
北科、青科、魔方、优舍等公寓运营商表示,“营改增”后,公寓行业税收负担将减轻,同时公寓行业收入将增加。按照现代服务业现行增值税标准,年营业额500万以下的企业划为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为3%,年营业额500万以上的企业为一般纳税人,税率为6%。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中小户型公司可以享受3%的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与以前的营业税计算规则相比,纳税总额大幅下降。
“如果我们公寓月租金收入10000元,成本7000元,按照营业税计算,原来的净收入是2500元,但是营改后净收入可以增加到2830元,所以营改对公寓行业有利。”魔方公寓市场部主管邵云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零售业也感觉不错。大多数零售商,如沃尔玛、家乐福和BBK,表示自5月份以来,他们已经根据“营改增”对公司和供应商进行了调整。在内部,这些零售商在各种报销和内部采购中全面实施了增值税发票制度。
在与供应商合作方面,大部分大供应商开具增值税发票没有问题,但部分小供应商很难给超市开具增值税发票。对于这样的小供应商,零售商可以续签合同,增加补充条款,希望小供应商能尽快开具增值税发票。
大多数零售商表示,“营改增”可以规范投入成本的扣除,有利于零售业的发展,但有必要规范小供应商。
相比酒店、公寓、零售业,旅游业更麻烦。
在营改增下,旅游业需要其“上游”提供增值税发票,否则旅行社无法扣除投入成本。
但是,旅游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其“上游”经营者往往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这将导致旅行社无法扣除投入成本,从而影响旅游业的利润。
“旅行社的收入来源于景点、交通、住宿等。这些业务,如景点门票、火车票、机票等,都不是增值税发票,还有一些私人承包的景点、农家院,根本无法给出规范的发票。旅游业的非标准上游经营者太多了。”一位要求匿名的旅游企业创始人苦恼地说。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需要重建
营改增后,不仅相关行业的税收负担发生了变化,政府体制也面临着变化。第一,营改增的目的是减税,政府税收总量会减少。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资源分配也将得到重建。
以前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分配比例是75: 25。如果不调整,营改后地方营业税收入将消失,财力大幅下降。因此,5月1日,在营改增全面推进的前一天,中央下发文件,确认今后中央和地方增值税的分配比例为50: 50。
同时,在检查2014年中央返还和地方上缴基数的基础上,将中央拨付的收入通过纳税返还的方式返还给地方,确保地方现有财力不变。中央集中增收通过平衡转移支付分配给地方,主要用于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史文坡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这项计划将确保营改增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结构稳定。中央以2014年为基数,因为2014年税收决算已经公布。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中央和地方的营业税和增值税收入。
据史文坡此前测算,2014年国内增值税和营业税收入共计48637.0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收入21171.9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7465.12亿元。按照这个计算,未来中央和地方的增值税分成比例将定为50: 50。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告诉记者,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增值税分成比例统一为50-50分,经济发达地区分成后的收入低于营改增前的基数。在这方面,中央政府将通过退税来供应这些地区,以确保它们现有的财政资源保持不变。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地方政府总营业税加增值税1000亿元。改革前地方税(营业税加25%增值税)600亿元。如果改革后增值税分成比例为50-50,地方政府最终将获得500亿元。因此,中央政府需要通过退税向地方政府提供100亿元,以确保地方财力不变。
此外,《方案》明确指出,中央集中的收入增量通过平衡转移支付分配给地方政府,主要用于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可以兼顾东、中、西部地区的利益。
困难在于过渡期之后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科学研究所所长李万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营改增后,地方政府真正关心的是,营业税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税种。通过这项税收,地方政府可以在企业和经济中发挥监管作用,但失去这项税收后,地方政府的监管能力可能会减弱。
胡还告诉记者,地方政府将通过先征收后返还的方式支持地方发展。营改增后,地方税收管理更加规范,但之前灵活的调控手段也受到影响。
该计划的过渡期暂定为2-3年。届时将根据中央与地方分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以及地方税制建设的改革进展,研究是否适当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分担比例。
胡认为,中央与地方分权和支出责任的改革方向是中央承担更多的权力和支出责任,因此中央分担的比例可能相应增加。
据了解,今年有望出台中央与地方事权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指导意见,将在国防、国家安全、外交、公安等领域率先出台。
地方政府失去主营业务税收后,如何构建地方税收体系变得更加紧迫。
据史文坡对本报记者的分析,目前地方主体税种的建设并不明确。有一种思路是,车辆购置税划入当地,消费税的汽车相关税目划入当地,最终车辆缴纳部分可能合并。在立法过程中,按照目前的初步规划,环保税也是地方税。立法上的房产税也应该是地方税,但是很难判断什么时候出台。
李万甫告诉记者,如何建立地方税收制度还不清楚,房地产税尚未出台,消费税如何改革也不确定,因此很难培育地方主体税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