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项抵扣是左右营改增后减税效应的关键
自5月1日起,营地改革试点全面实施。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所有有营业税的纳税人均纳入试点范围,不缴纳增值税,只缴纳营业税。此外,此次“营改增”将把所有企业新增房地产中包含的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
五年后,全面“营改增”终于落地。营改增的全面实施不仅会覆盖所有行业,还会渗透到上下游产业链,其影响会影响到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企业。
一方面,营改增后,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的营业税税率分别由3%、5%、5%和5%改为11%、11%、6%和6%。随着税率的上升,企业税负可能会增加。
另一方面,“营改增”可以避免双重征税,有助于减轻企业税负。特别是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在企业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税基和税率的降低带来了税负的显著降低。此外,与营业税相比,增值税作为一种附加税,增加了进项税的抵扣。对于进项税比重较大的企业,有较大的空减税幅度。
营改增对试点企业有什么影响?考虑到金融企业的经营范围与一般企业有很大不同,笔者主要以5月1日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建筑业、房地产业和生活服务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解剖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和利润影响的机理,考察其对2016年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变化的影响。
“企业改革与增长”对企业的影响机制
营改增后,对纳税人的分类有了新的标准。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营改增后,营业税主要改为增值税,实际税率降低,增值税征收率绝对降低。营改增给小规模纳税人带来了减税的福音。
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税率和进项税额抵扣的影响,税负的变化要复杂得多。本文也侧重于一般纳税人。从理论上讲,一般纳税人的经营收入、成本、税负和利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从收益来看,营改增后,同样情况下经营收益可能会下降。增值税取代营业税,从价内税过渡到价外税。对于同样的经营收入(含含税价格),营改增后的经营收入需要折算成不含税价格。假设营改增后的企业销售额与税改前相同,均为S,增值税税率为T,那么营改增后的企业营业收入为S/(1+t)。
营改增后,除了营业收入,企业的成本核算也发生了变化。营业税是对营业额征收的税,增值税是对销售收入的增值部分征收的税。此外,营改增后所有企业新增房产中包含的增值税可以纳入抵扣范围,这部分作为进项税不属于成本费用。假设企业阵营改革前后总成本不变,记为C;如果成本中进项税的可抵扣部分为k,则营改增后的企业成本为c-k,在假设条件下,营改增后的成本可能会降低。
营改增前,企业缴纳的税收主要包括营业税及附加、企业所得税;营改增后,营业税退出舞台,增值税被取代,导致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税、所得税等税基发生变化。一般来说,税负的变化与经营收入、成本、增值税率、进项税的可抵扣部分等诸多因素有关。,这要结合实际考虑。
利润不仅是企业的核心,也是投资者关注的财务指标。营改增后净利润的变化牵动着企业和投资者的神经。无论是营业收入、成本还是税负,它们的变化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
在实践中,由于经营收入(S)、成本(C)、进项税可抵扣部分(K)等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企业的财务变化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营改增”影响企业税负和净利润
从理论上讲,营改增对企业的收入、成本和税负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从营改增后的会计角度,估计了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和净利润的影响,定量分析了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
营改增后,建筑业、房地产业、生活服务业的税率各不相同。因此,笔者通过设定不同的进项税抵扣率和适用于抵扣部分的增值税税率,来评价改革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税负和净利润的影响。
实际上,进项税的起付比例和抵扣的适用税率可能涉及很多项目,每个项目的起付比例和适用税率是不同的。为便于计算,本文中进项税的抵扣率和抵扣部分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按单项计算。
建筑业:整体税负降低要求免赔额超过60%
在假设条件下,通过改变进项税的抵扣比例和可抵扣增值税的适用税率,计算建筑业税负和净利润的变化。
从税收角度看,营改增对建筑业整体税负的影响并不显著。即使一个企业全部成本费用的80%可以得到17%的增值税率,总税负率也是增加而不是减少的。
可抵扣进项税增值税适用税率由11%提高到17%,进项税可抵扣税率由50%提高到80%。建筑业上市公司整体税负呈上升趋势。相反,税收的整体变化、净利润的变化、营业收入的净利率水平、进项税的抵扣率和增值税抵扣率的适用率是正向变化的。
当可抵扣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建筑业进项税抵扣率高于60%时,营改增将对企业净利润和税收变动产生积极影响;当抵扣税率为11%时,建筑业的进项税额抵扣率需要达到80%以上。
业务改革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建设成本上,当70%的进项税可以得到17%的增值税率时,营改增后的国有企业减税金额是民营企业的70多倍。
建筑业80家上市公司中,除2家外资企业和公营企业外,其余均由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接管。从营改增前后总税收的变化来看,建筑业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的减税效果明显高于民营企业。
以“中”字开头的建筑企业税制改革后,税收总额普遍较高。比如中国建设、中国铁路、中国铁路建设、中国交通建设、中国冶金、中国电力建设等国有企业税收减免达到10亿元以上。
房地产行业:整体税负减轻空
营改增后,房地产行业的免赔额范围增大,理论上减税的概率很大。笔者选取了147家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实际计算。
不难发现,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在不同的进项税额抵扣率和增值税抵扣率下,表现是不同的。
研究表明,假设房地产企业全部成本费用的70%可以获得17%的增值税税率抵扣进项税,那么营改增后房地产行业的税收总收入将减少,税负率为正,其中43家企业将降低税负率。从税收角度看,房地产行业整体税负减轻,但税负率仍有提高空。
相比平庸的税收表现,营改增后的房地产企业净利润更是抢眼。房地产行业净利润平均增长27039.3万元,营业收入净利率整体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
此外,在假设条件下,80%以上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实现了净利润增长。其中绿地控股、万科A、保利地产、金地在营改增后税负大幅减轻,净利润增长不少,增幅超过10亿元。
当然,一些上市公司,如陆家嘴、泛海控股等,在营改增后,税负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增加了。
总之,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进项税的抵扣比例越大,抵扣增值税率越高,营改增后的减税效果越明显,利润增长效果越明显。
结合企业属性,房地产上市公司上市企业的减税效果更为显著。在70%的进项税可以获得17%增值税率的情况下,绿地控股和万科A的减税金额分别达到40亿元和14亿元,净利润大幅增加。
住宿餐饮业:减税不显著
生活服务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涉及住宿、餐饮、旅游、教育、医疗等诸多细分领域。笔者以住宿餐饮业的13家上市公司为对象,考虑营改增后税负和净利润的变化。其中餐厅3家,住宿10家。
结果表明,餐饮业和住宿业的税负变化只是增加。提高进项税抵扣比例会增加总税收和税负率,对餐饮业和住宿业的税负产生负面影响。
但现实中考虑到生活服务业小规模纳税人比例较大,营改增后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从5%下降到3%,营改增带来的减税效果值得期待。
同时,与生活服务业相关的上下游行业多为小规模纳税人,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对于既可以是一般纳税人又可以是小规模纳税人的企业,两种纳税方式要结合自身管理、供应商采购链、运营模式进行评价。
总的来说,营改增对不同行业税负的影响是不同的。即使是同行业,营改增后不同上市公司的税负和净利润表现也不尽相同。但无论是建筑业、房地产业还是生活服务业,营改增后节税的关键是销项税的可抵扣部分。增值税作为一种附加税,不直接影响企业利润,但销项税的可抵扣部分对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流转税、所得税等有影响。,最终导致利润的变化。
总结
上市公司税负和净利润的变化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其实“营改增”不仅仅是单纯的提高税率的问题,更体现的是税收的接受和传递问题。“营业税改革”作为一项结构性减税政策,为减轻企业税负带来了利好消息,但并不能保证每个企业税负的减轻。
“业务改革和增加”引起会计算法的变化,从而导致企业财务指标的相应变化。根据计算结果,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减税效果比生活服务业上市公司更为显著。但实际上,由于生活服务业的小规则,
模范纳税人占比大,行业整体减税效果有待验证。通过模拟和测量营改增后建筑业、房地产业和生活服务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
对于建筑业来说,当可抵扣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进项税抵扣比例高于60%时,营改增将对企业净利润和税收变动产生积极影响;在可抵扣税率为11%的情况下,建筑业进项税的可抵扣率需要达到80%以上,才能同时满足“净利润增加”和“税负减轻”的要求。总的来说,建筑业上市公司投入抵扣越多,税负率越高,净利润越亮。
房地产行业的进项税抵扣率在70%~80%范围内,增值税税率为17%时,房地产企业整体平均利润增加,平均税负降低。对于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来说,进项税抵扣比例越高,抵扣增值税率越高,营改增后的减税效果越明显,利润增加效果越明显。
对于住宿餐饮行业的上市公司来说,营改增和减税的效果并不显著。但考虑到住宿餐饮行业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是小规模纳税人,营改增后很有可能会减轻税负。
营改增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并不同步。从企业的角度看,营改增后,企业利润主要受制于营业收入、成本和进项税的可抵扣部分,减税效果喜忧参半。营改增整体放开了三大产业之间的流通链,进项税抵扣率高的企业优势明显。对于企业来说,要抓紧制定营改增的细则,因地制宜,充分把握营改增带来的减税效益。“营业税”向“增值税”的过渡,也是企业抓住机遇实现转型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