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后财产行为税工作要突出三个更加
5月1日,“营改增”全面实施。张云英主任指出,目前要重点推进两个转变。一方面,要加快地方税收结构的转型,从单纯的营业税转向财产税;另一方面,要加快地方税收征管的转型,从“以票治税”到“以信息化治税”,从“粗放式”到“精细化”,从“核定征收”到“审计征收”。作为一个财产行为税收部门,如何扩大和加强财产行为税收的规模,实现地方税收的新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要问题。"
1.我们必须以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推进税制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在要改革的六大税种中,财产行为税占三。“营改增”后,财产行为税改革加速,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我们要以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推进税制改革。
深化地方税制建设研究。进一步深化地方税体系建设研究,在税制改革总体方案框架内,开展培育地方税主体税种、整合优化现有税种、完善地方税征管职责、夯实地方税征管基础等研究,为税务总局决策和顶层设计提供参考,实现组织地方财政收入、优化地方税体系结构、加强地方税征管的目标。
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财政部、财政总局联合下发通知,决定从2016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资源税从价税改革和水资源税改革试点,这是继5月1日全面实施“营改增”后的又一重大税制改革。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计算和上报资源税税率和转化率,在确保企业负担不增加的总体要求下,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大局感,主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改革和改革顺利有序实施。
开展相关税收的立法研究。在财政部和总局的指导下,配合有关部门有序开展环境保护税、耕地占用税和房地产税的立法研究。认真开展环境保护税职责分工和征管流程研究,积极开展可行性和实践性研究;研究房产税征管配套措施,以深化存量房屋交易纳税评估为契机,建立房产税改革的人才储备、技术储备和制度储备。
2.有必要用更详细的标准和要求来规范税收管理
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工作中的困难和不足,突出重点,在土地增值税专项清查和契税自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规范了税收管理,促进了收入增长。“营改增”后,要积极面对形势的变化,推动征管方式的转变和发展,加强精细化管理,努力挖掘增收潜力:积极扩大存量房屋交易纳税评估。加强存量房交易纳税评估体系建设,完善岗位责任制,防范执法风险;做好房屋交易纳税评估系统参数动态调整工作,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准确,减少税务争议;总结试点地区前期工作,在学习其他省份经验的基础上开展非住宅存量房屋批量评估试点,在条件成熟的地区逐步推广。
扎实推进“以地治税”。以土地管理为切入点,规范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税种的征收和收入质量管理,逐步探索建立财产行为税征收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总结益阳“以地制税”试点工作经验,启动长沙“以地制税”试点工作,开展宗地信息比对和税源普查,以土地管理为主线,以土地使用税管理为突破口,通过实时土地管控,实现土地信息共享管理,实现土地、住房、家庭一体化相关税费全覆盖。
不断深化个税精细化管理。加强对财产行为纳税申报及第三方信息的收集和应用的规范管理,促进税务管理法规或税务总局管理指引的实施;继续重视土地增值税的管理,推动从房地产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起步,实行项目管理,根据项目建立档案案例和建立台账,为后期清算奠定坚实基础,在项目管理和预征用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清算管理的监督和政策引导,提高清算工作的有效性;深化车船税管理,加强与省保监局和省保险行业协会的合作,确保车船税网络征收系统稳定运行,加强与交警、海事等部门的沟通,落实年检调查机制和委托征收机制,加强源头控制,堵塞征收管理漏洞;抓好土地使用税纳税等级调整的实施和后续管理,开展土地和房屋税源调查,建立健全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税源数据库;针对金税三期带来的砂岩资源税征收方式的变化,要积极转变思路,加强砂岩资源税的源头控制和收购方代扣代缴资源税的管理;加强国税与地税的合作,积极推行城建税和国税窗口征收;规范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管理,及时传递省级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信息,加强收入监管,提高收入质量。
3.我们必须以更好的理念和方式推广税务管理服务
“营改增”后,地方税收大幅减少,社会影响减弱。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扎实改进工作作风,已成为提升地方税收社会形象、提升地方税收工作地位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根据物业税的特点,我们应该大力宣传省委提出的“四化两型”、“三量共升”的经济发展理念,努力为地方政府献计献策,为“两型社会”提供燃料和帮助,为实体经济减负增收,助推全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区域产业布局,以后发地区为重点,对钢铁、机械、粮食等实体产业给予重点关注和税收支持,培育一批优势明显、发展稳定的重点骨干税源,为地方税收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持和有力保障。
服务基层征管实际。加强制度引导,深入基层开展征管调研,尽可能明确回答基层政策咨询,及时讨论疑难问题或要求上级部门协助基层落实;深入开展系统内外合作,发布库存分析和疑难问题业务文章,全方位多渠道宣传税费政策,为基层征管创造良好氛围和条件;充分盘活兼职讲师和专门人才库资源,为基层培训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服务民生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清理税务行政审批项目,开放目录清单,接受社会监督;严格规范减免税管理,下放减免税权限,全面应用金税三期网上审批流程,加强减免税事项事后管理;依法落实各项税收政策,特别是国家一揽子结构性减税政策,确保依法治税落到实处,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因地制宜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