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伙的励志创业史

天下有雪
天下有雪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53 浏览

  人生一个乐事就是创业有成,但创业成功并非易事。看看那些农村人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么下面就让分享一些关于农村小伙的励志创业史,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农村小伙的励志创业史一

  90后成茶山农场主种茶创业月入50万

  90后成茶山农场主

  4年前,家在信阳市浉河区龙潭村的陈星,考入郑州大学商学院。4年后,主意已定的陈星,坚持回到自己的家乡信阳种茶创业。

  生态旱茶、物联网管理、建体验馆……这名90后大学生,如今已是300多亩茶山的农场主,“绿泉茶叶”的创始人。

  不仅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陈星还接手当地茶叶专业合作社,整合农户资源和茶叶资源。目前,合作社已有200多户茶农,两千多亩茶山。

  2015年年初,陈星在郑州与人合作,成立了他的第一家体验式茶馆,微店以及线上商城的完善,帮助他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也使得他的产品销售额逐步上升。如今的陈星,月销售额已达50多万元,而他也正在把大学四年里学到的新理念、新的营销方法用在创业中。

  大学里拼出创业基础

  陈星的家乡信阳市浉河区龙潭村,是信阳毛尖的主产区。

  但令家乡人头疼的是,本地茶叶的高品质和销路差一直是个矛盾:外地人买不到正宗的高山好茶,本地的好茶又找不到好的销路。

  如此现实,使得陈星把“为家乡的茶叶找到好出路”一直当作自己的理想。

  走访茶馆、拜访大师、观摩学习、亲身实践……从大一开始,陈星就在为以后的创业打基础。

  大一时,他一边开淘宝店销售家乡的茶叶,一边不厌其烦地走访郑州各大茶馆、茶店实地学习。大二时,他和商家合作,结合无土栽培技术,定制有机蔬菜生长柜,广泛地接触有机农业。大三时,他干脆到东区的一个茶叶公司里实习,甚至连写论文都与茶叶有关,他的一篇《信阳毛尖的品牌与销售现状》课堂论文,被老师称赞有加……这期间,他还不断走访各大产茶名山,拜访茶界名人。

  组团创业不只是种茶

  掌握了一系列的茶叶种植和营销理念后,他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团队。

  他先是赶到上海,邀请从事广告工作的好友冯士泰回乡一起创业,并于2014年年底,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茶叶公司。

  在陈星的创业理念中,其实并非种茶卖茶这么简单,他想要建立的是一个茶叶生态圈。

  公司成立后,他跑遍了方圆几十里,考察地形地貌和周边旅游市场,开始建立自己的茶产品配套基地。其中配套有天然鱼池、餐饮住宿、农家乐、体验采摘区、茶叶生产加工区、茶品体验馆(产品展销区)以及可远程监管的物联网下的mini茶场建设等服务体系。

  通过资源整合,生态圈逐渐建立起来。这样不仅带动了家乡茶产业发展,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让家乡茶农与时代接轨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而陈星的创业团队不断壮大,他的好友们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上海回乡的冯士泰、郑大大四的学生雷智强,慢慢地都成了陈星团队的核心骨干。

  而随着生态圈的建立,陈星也在想着把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起来,让产品质量打造信阳毛尖原生态第一品牌,让家乡的人能共同富裕起来。

  陈星说,他的父亲是一个只会写自己名字,玩不转微信网络的地地道道的茶农,和大多茶农一样,只懂种茶不懂卖茶。

  而到了陈星这一代,就是想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不仅要种好茶,还要卖好茶,让茶农的生活,真正能与这个快速的时代接上轨。

  陈星说,他就是想让和父亲一样世世代代种茶却富裕不起来的茶农,能用现代理念种茶,都能富裕起来。

  农村小伙的励志创业史二

  都市白领回家开农派三叔网店卖芒果年卖百吨

  从小在芒果树下长大的农家子弟岑参,大学毕业后在港资企业工作了3年,却突然辞职返乡,做起“芒果贩子”,这让家人着实震惊了一把。

  岑参的家乡广西田东县林逢镇坛河村,盛产桂七、紫花芒、玉文芒等顶级芒果,但受限于地理位置,田东芒果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很多人只知海南芒果,不知广西芒果。

  “我们田东芒果一点不比别的差!”岑参还记得,他在中山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读时,经常带家乡的芒果给同宿舍的同学品尝,看到完全不同于海南鸡蛋芒的田东大香芒,同学们流露出惊讶的表情: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平时都吃不到?

  从小,岑参就爱去屋后的山头玩儿,他的父母在山上种植了300多棵芒果树。每年4月,果树上开着浓密的淡黄色小花,漫山遍野,非常壮观。2012年的一天夜里,岑参突然梦到了家乡的那片芒果林,满树的小黄花变成了枝头累累的果实。他突然觉得,自己也该用成熟的知识和经验去回报家乡。

  从高薪的港企辞职,岑参返乡卖芒果的消息一传出,这个世代务农的传统家庭一下炸开了锅,父母觉得“儿子疯了”。那感觉就像芒果还未成熟时,一口吃下去满嘴都是酸涩。

  但岑参心里清楚,祖辈都是把种好的水果拿去市场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要让他们接受在看不见摸不着的互联网、微店上卖水果必然有个过程。

  都市白领回家“务农”

  “亲爱的朋友,最近还好吗?我是你的朋友三叔,我务农啦!逃离城市的繁嚣,每晚早睡,每天早起……”在岑参网店里买过芒果的人,除了会在包装盒里收到“芒果吃法”等温馨提示外,还会收到这么一封热情洋溢又朴实自然的信。

  2012年,岑参辞职后回到老家,那时候正是芒果丰收的季节,芒果成为了大街小巷的主角。“能不能利用自己的网络技术将家乡的优质芒果推向全国?”学习电子商务出身的岑参从中看到了商机。2012年7月,岑参在淘宝的网店注册成功。科班出身的岑参,管理网店顺风顺水。加上田东芒果独特的味道,网店在注册的两个月内便突破80多万元的营业额。

  刚开始,他负责推广营销,女朋友帮着做客服,家里人帮忙采购水果。乡邻问起来,他的父母还有些不好意思,但很快,家人的郁闷就被迅猛上升的销量给冲击得无影无踪了。

  开业不到一周,每天的发货量达到四五十件,经营到1个月时,岑参一天要写的快递单有时有上百份,这让他不得不采购一台打印机。那段时间,经常打包发货完已是晚上11点。

  他说,品质是他迈出成功第一步的关键。他记得,有一次他和女朋友去果园挑果时,刚挑到一半,果农突然生气不卖了。原来,他们选芒果时,有斑点的不要,畸形的不要,这让习惯了好果次果一起卖的果农不乐意了。

  “传统做线下生意时,他们的观念都是差不多就行。但微店买水果的人之所以愿意付出更多的钱,就是为了购买有品质的水果,所以我们必须挑出20%最好的那些果。”岑参解释说,即使有时候被骂哭,他也从未改变采购的质量标准。

  “创业有种淋漓尽致的快感,虽然一天下来很累,但你付出每一分努力都会加载在你身上,给你带来成长。”初尝到创业成功滋味的岑参,形容这种感觉就像芒果剥开皮后,散发出的阵阵清甜。

  这种新的销售模式,很快在田东这个桂西的小县城传开了。当地快递行业的人最先意识到,原来“看不见的摊”卖水果可以卖得那么好。很快县城里很多人跟风开店,岑参预感到,价格战会越来越严重。岑参注册了公司和商标,抬高了门槛,让地摊芒果变得有“身份”。

  田东芒果网络品牌营销中的No.1

  捞到自主创业的第一桶金之后,岑参乘势而上,具有战略眼光的他要走特色之路,卖不一样的芒果。

  天猫(淘宝商城)上的网店有机会在淘宝商城页面获得推荐,从而增加店铺的浏览量,天猫商品力推的是诚信和商品品质,所以天猫上的店铺能比淘宝上的普通店铺实现更多的成交量,但入驻天猫的店铺需要公司进行注册。2013年,岑参在南宁注册了公司:南宁市农派三叔农业有限公司。

  注册了公司,使岑参的淘宝网店进入天猫有了“通行证”。2013年6月,岑参在天猫的网店农派三叔旗舰店注册成功,注册的品牌叫“农派三叔”。品牌的力量和网店管理的严要求高标准运作,在2013年的芒果季里,农派三叔旗舰店注册的第一年就卖出田东芒果近100吨。

  从淘宝到天猫,使芒果从一般“地摊货”到“品牌货”的升级, “农派三叔”成为了田东芒果在网络上实现品牌营销的No.1 。农派三叔旗舰店也成为了广西第一家专营本地新鲜水果的天猫旗舰店。

  28岁的岑参越来越会“来事儿”:为了芒果保鲜,他在包装上研究了很久,最后在一个工厂定做专门的泡沫箱和纸箱,用三层包装让最远的客户也能吃到仿佛刚摘的果子。

  他的广告语亲切极了:“三叔,自家人的味道。”不老的“三叔”还善于用年轻人的语言销售,比如,“嗨,走远点,咬一口太多汁,爆浆!”

  就是再忙,他每天也会抽出时间看客户评价,有顾客只是语焉不详表达不满的,他还会打电话跟对方沟通。“有的顾客反映芒果太青了,我就告知他们怎么去催熟。通过印传单,增加页面描述,明确告知顾客食用方法。”通过点滴的改进,他不断改善对消费者的服务。

  如今,家乡在他的带动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果农们再也不用为价格低卖不出去发愁了。2012年当地品质较好的芒果能卖每斤1.8元左右,2013年就涨到了每斤3元,到了2014年更是涨到每斤4.5元左右。当地稍有种植规模的果农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比比皆是。

  这让岑参特有成就感。他说,创业能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那么大的改变,这比咬上一口馥郁浓香的芒果还要好。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农村小伙的励志创业史相关内容

  

  农村小伙的励志创业史三

  大学生回农村种地让仙桃菜香飘海外

  “真是脑壳进水了”,“堂堂大学生偏要跑回农村种地”……想起几年前辞职回老家创业时乡邻们的冷嘲热讽,韩高科至今仍憋着一股劲儿。

  7年后的2014年底,他一手创办的湖北农时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他本人,也成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却要回家当菜农

  长相憨厚、皮肤黝黑。今年33岁的韩高科,朴实而沉稳。

  2005年自湖北经济学院毕业后到北京考研,没想到研究生没考上,一条负面新闻却给他指明了人生方向。

  “北京一家经营有机蔬菜的知名企业,因货源供不应求,便投机取巧,将普通蔬菜贴上自己的标签,以次充好混入市场。”这则普通人眼里的一条小新闻,在韩高科看来却商机无限:“我的家乡在江汉平原,那里土地肥沃,适种各类蔬菜。回去干这行,大有可为。”

  “供你读书就是想你离开农村,读完了你却要回来种地?”对于父亲劈头盖脸的责骂,韩高科没有回答,他决定自己积攒资金后回乡创业。2006年,他回武汉找到一份国企工作。

  别人一有假期就游山玩水,韩高科一有假就去钻蔬菜基地。两年时间里,他走遍了全国大小蔬菜基地,掌握了蔬菜产、供、销一手信息。每到周末,都泡在图书馆里查资料。还经常去华农、省农科院请教蔬菜专家。

  2007年,他捧着东拼西凑的10万元资金,不顾旁人的诧异和嘲笑,在老家仙桃市郭河镇盘下80亩农田,开启了自己的“菜农生涯”。

  外地蔬菜“水土不服”学费没少交

  一切并不顺利。会计专业毕业的他经历了多次挫折。

  2008年,韩高科得知山东的朝天椒种植前景好、回报高,便购进6万元种子和肥料,邀本地农户一起试种。谁知,那一年雨水多,加上高温、高湿,山东苗子“水土不服”,结果“颗粒无收”。

  祸不单行。同年夏天,韩高科了解到宜昌、恩施等地的高山蔬菜售价高、需求大,萌生了在平原种植高山蔬菜的想法。结果,本地气候炎热,六七月份虫子成灾,总不能过量使用农药吧。头两次种植,都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输给气候,第二次输给良心”的韩高科意识到:种植适合本地气候的应季蔬菜,向社会提供优质健康的农产品才是王道。

  “春天,我种黄瓜、毛豆、甜玉米。秋天,我种菜薹、甘蓝、西兰花。”找到方向的他,之后的路顺利得多。

  2009年,韩高科发现自己的产品在北京、上海等地卖得比较好,但长途运输难以保鲜。此外,一旦蔬菜大量集中上市,价格往往偏低,甚至赔本。

  要同时解决长途运输和错峰出售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冷链。然而,投资冷库动辄上百万元。银行见企业风险太大,更是催逼未到期的联保贷款290万元。“最后,大哥拿出所有积蓄还借了一大笔钱,二哥卖了房子帮我渡过难关。”谈起后来大哥的去世,韩高科几度哽咽。

  建万吨冷库做深加工?让仙桃菜香飘海外

  2009年,韩高科成立了湖北韩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带动农户成立合作社。

  此时的他,对公司的发展已经有了清晰的脉络:想强农富农,就成立合作社,搞订单农业。想拉通产业链,就上深加工生产线。想让中国蔬菜香飘海外,就做响自己的品牌。

  为了改变社员传统的种植习惯和技术落后状况,他常年聘请山东寿光的高级农艺师作技术指导,更新观念,练习内功。

  通过多年奋斗,如今公司资产已经达到5000万元;产业基地由当初的80亩扩大到3000亩;合作社社员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人;产品由初创时的四五个品种发展到目前的30多个。

  2014年,对韩高科来说是腾飞的一年。在之前6000多立方米高温冷库的基础上,公司再建一座18000立方米的低温冷库,以及速冻深加工生产线两条。

  如今,湖北仙桃产的藕带、藕片、四季豆等深加工产品已经销往美国、以色列、日本、韩国;而新鲜的蔬菜则销往中国香港等地,年产值数千万元。

  去年12月30日,公司更名为湖北农时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成功进行了A轮518万元融资。目前,5万吨的保鲜冷库正在加紧建设,瓜果、蔬菜等深加工出口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

  “不久,还将在北上广深建立品牌连锁店和网上加盟店,我要让更多消费者吃到安全、放心、原味的农产品。”经历过无数波折,如今的他更加自信。

发布于 2022-06-13 22:35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天下有雪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推荐内容

17年做啥生意最赚钱适合在家做的
做哪行生意最赚钱还不累
合伙做生意怎么做账
合伙做生意的弊端是什么
做什么生意比较有发展潜力
10万以内做什么生意最好
热门生意项目
农村致富项目有那些
有哪些小本经营致富买卖
现在做什么成本低生意好
火鲤鱼 © 2025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