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艰辛励志创业史

过客
过客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2 浏览

  能不能创业成功跟学位没关系,但跟好不好学肯定有关系。好学才能有成长的空间。看看那些农村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方法,找到自己的成功道路。那么下面就让分享一些关于农村人艰辛励志创业史,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农村人艰辛励志创业史一

  大学生回乡种田2000亩年收入280万

  今年28岁的陈林嶓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在杭州工作了三年。“现代农业发展前景很好,水稻田里也能成就一番事业。”陈林嶓说,当他说出要回到家帮助父亲经营家庭农场的想法后,同样是大学毕业的妻子姜雅萍表示了赞同,与他一同辞去了杭州的工作。

  两位80后年轻人,告别都市,回到农村,这让许多同龄人不解。“既然选择远离都市的喧嚣,那就安心在农村好好经营自己的事业。”

  陈林嶓花了20万元购置的农用植保飞行器,一次可携带32斤农药,一天可喷洒300多亩稻田。“用机械代替人工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陈林嶓说。农场近年来不断引进犁田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多种农用机械来替代人工,见效十分显著。去年农场1300多亩稻田共收获了稻谷100多万斤,销售额达到280多万元。

  陈林嶓能吃苦,要不是鼻梁上架着的眼镜和一股书卷气,人群中的陈林嶓经验老道的样子还真看不出是个走出象牙塔不久的大学生。

  回到农场后,夫妻俩一同跟着父亲和农场的农民下地,熟悉机械操作和农事管理;省下逛街、上网的时间去听当地农业局给农民上的农技课;书架上各种农技、农机书籍逐渐多了起来……知识、经验在日积月累中变得更为丰富。图为陈林嶓喷花剿灭农田旁的一枝黄花。

  如今,小两口已经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大学生农民。经过一年的发展,农场也从原来的1300多亩扩增到2100多亩。

  农场近年来还引进智能玻璃温室、烘干机等多种农用机械来替代人工。

  陈林嶓一有空就学习农技、农机、管理市场等知识。

  “农技、农机、管理、市场……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对于未来,陈林嶓有着新的谋划:扩大种植面积、选新品种、搞绿色循环农业……未来创业的路还很长,陈林嶓希望每一步都走得实实在在。对家庭农场的未来,陈林嶓信心满满。

  农村人艰辛励志创业史二

  80后不要年薪百万要到田里种蔬菜

  “这袋冰菜叶子有沙土,弄干净了再放进框。”5月14日下午4点,1983年出生的樊明名忙着向当天签了协议的成都20个家庭配送新鲜的“洋蔬菜”,全是从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家引进的香蕉瓜、朝鲜蓟、冰菜等。“作为推广,每个家庭每年8000元左右,每周配送两次最新鲜蔬菜,每次5斤左右。”

  2012年,眉山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立,他成为园区第一个业主,成立彭山禾苗农业有限公司,流转了500亩土地种植蔬菜。3年过去了,按他的话讲,现在才开始“扭亏为盈”。而在2012年之前,他是深圳某通讯企业的副总经理,负责整个东南亚市场的销售,年薪超过100百万元。

  年薪百万工作不干了,到田里种蔬菜?这位?“80后”是咋想的?

  年薪百万不要为什么要种菜?

  想起以前穿高档西服上班的日子,樊明名还是觉得那时安逸,之前负责手机主板设计,后来当了销售副总经理。“早上8点半开个会后,查看一下各地的销售行情,下午2点半就‘下班’,去和朋友喝咖啡交流一下讯息。”说这话时,他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头天晚上?3点半他才从峨眉半山七里坪的种植基地回来,早上7点又到成都小区推介自己的绿色“洋蔬菜”。

  这么累,为什么要种?樊明民表示,在深圳的“朋友圈“很多人感叹现在的食品安全成问题,”还是不打农药或者少打农药的绿色蔬菜安全些!“”高档法式餐厅才有的朝鲜蓟可不可以买到家里做?“众多朋友的想法与中央鼓励农业发展的“刺激“,加之父亲在老家种了40多年蔬菜的经验,让他谋生了流转土地种蔬菜的想法。

  但他的想法一开始遭到了父母、妻子和朋友的一致反对,“疯了哦?一年一百万不要,跑去当农民捏泥巴?“

  但是,樊明民很坚定自己的想法。

  “企业副总,以后大不了就是总经理,人生还是单调了些。“樊明民认为,人生就像一条固定长度的线段,如果经历丰富,就会向线段中上起下浮的曲线,这样曲线拉长后,整个线段也才会”变长“。

  城里人下乡 能不能挣钱?

  樊明民想让人生变“长“的理想刚开始被现实击得粉碎。

  2012年---2013年,樊明民流转的500亩土地全部种的青椒、茄子、白菜、萝卜等普通蔬菜,结果遭遇了比如青椒1毛钱一斤的销售超低价。

  一年多时间,土地流转费近50万,工人工资100多万,还有大棚钢架、种子、化肥等各种开支,他直接亏了200多万。相当于两三年的收入一下子化为了泡影。

  “地还种不种?“”肯定要种。“虽然家人都很不理解,但是父母从重庆搬来眉山,从事服装外贸工作的妻子也带着刚出生的女儿从深圳回来帮他。

  遭遇失败后,樊明民调整了思路,有着以前当IT老总经常出国的经历,他想起了在日本、韩国很受高端人士青睐的冰菜、朝鲜蓟等“洋蔬菜“。随即,他用几个月时间重新到这些国家考察,与瑞士先正达种子公司、美国圣尼斯种子公司寻求合作。种子公司在负责种子提供的同时,还提供技术指导,这为”门外汉“的他解决了后顾之忧。

  以前种子论袋卖,一袋种子1000粒才10多元,“洋蔬菜“种子论粒卖,一粒1.5元—2元。成本增加不少,蔬菜销售价格也”水涨船高“。比如,樊明名透露,这一季5亩的冰菜采摘了2个多月,就已经收入16万,而且接下来还有3个月的采摘期。”朝鲜蓟的价格更是直逼200元一斤400元一公斤,都是广州、深圳的高档法式餐厅预订,我们空运过去的。“

  “今年开始已经盈亏持平了,随着客户群的不断打开,下一步盈利不是问题。“虽然截至目前,已经投入了800万,但对于销售盈利,樊明名有足够的信心。

  这从他在成都的家庭配送推广也可以看出来,5月14日一天时间,他和同事在一个小区做推介,签了20个家庭配送协议。“一次一个小区有20户,你想想成都有多少小区?“从今年开始推行家庭配送以来,他已经与成都300多个家庭签订了协议。“园区到成都,只有40分钟车程,这也是配送蔬菜很好的距离。“

  同时,他也在园区附近农户收集土鸡蛋、菜籽油等特产供给自己的合作家庭。“我们现在的蔬菜很少打农药,完全符合绿色蔬菜的标准,还在七里坪流转了几百亩种植有机蔬菜。”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农村人艰辛励志创业史相关内容

  

  农村人艰辛励志创业史三

  大学毕业生回乡养驴创业年赚百万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陕西省三原县鲁桥镇三牧关中驴养殖场,只见老乡们正在成群结队地往场里拉玉米秸秆。王大爷一边卸车,一边高兴地说,往年每到秋收时,玉米秸秆扔没处扔、烧不能烧,堆得村里村外到处都是。现在好了,把玉米秸秆送到养殖场,还能换钱。村里出了个好后生,我们都跟着沾光嘞!

  王大爷说的后生就是三牧关中驴养殖场老板刁龙。2009年,刁龙从西安外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后,在西安某公司做运营主管,月薪5000多元,干得如鱼得水;爱人在西安开了家旅行社,事业蒸蒸日上。小夫妻俩的日子过得安逸温馨,成为同学乡邻羡慕的对象,刁龙的父母为此感到很自豪。

  然而,时间一长,刁龙觉得这种平稳的生活单调乏味,就琢磨着能不能自己干点啥事?一次回到家乡武家村,看到父母为家里养的十几头关中驴在忙活着,他心头一动,发扬光大这一产业不正可以成为自己的创业之路吗?辞职回家养驴,既能子承父业,又能陪在双亲身边尽孝,岂不是两全其美?

  回乡养驴

  父亲反对说“看驴养得了你?”

  回到老家后,刁龙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刁照民。不出意外,父亲怒了:“啥?养驴!你连驴都没见过,还养驴?看驴养得了你?”

  “养驴能赚大钱!我要做的不是你想象的那种养法,我要成规模养,要形成产业链条……”刁龙耐心地将自己的规划说给父亲听,父亲勉强算是答应了。但是父亲和刁龙约法三章,能不能先养几十只试试看。

  “那不行,要做就做大做强,规模就是效益……”刁龙说,嘴上他虽然答应了父亲,但他内心有更宏大的目标。此后,刁龙从亲戚朋友处筹资100万元,又悄悄贷款160万元,并开始在全国各地考察,寻找驴苗,学习养殖经验。

  前期工作一切就绪后,2012年6月,刁龙注册的养殖场破土动工。几个月后,拥有办公室、员工宿舍、标准化驴舍、饲料房等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养殖场建成了。就在这时,一些村民还不理解地说,“他肯定是在城里混不下去了,回来养驴来了,简直就是胡整。”

  犟驴脾气

  “我就不信自己发不了这驴财”

  说干就干。2012年6月,刁龙在村上租赁了35亩土地,请专家设计了标准化养殖场方案,初期投入200万元的三牧关中驴养殖场在鞭炮声中破土动工了。施工过程中,刁龙自己当小工,挖地基、搬砖、和水泥,修建起拥有办公室以及员工宿舍、标准化驴舍、料房、青贮池等基础设施的养殖场,开始规模化养驴。随后,养殖场还陆续养起了供乡亲们搞旅游租用的骆驼和马匹。

  2012年11月,刁龙去甘肃、青海等地,一次性引进回关中驴140多头。看着嗷嗷叫唤的毛驴,刁龙激动不已,但心里没底,“这驴爱吃啥,会不会得病,我啥也不知道,没几天就死了好几头。”

  “我就不信自己发不了这驴财。”刁龙说,既然上了“梁山”,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随后,刁龙在村里找了几个养过毛驴的老人帮忙。好在毛驴确实不容易生病,加上家人的帮忙,很快毛驴养殖走上了正轨。

  由于父亲有做酱牛肉的手艺。2013年底,刁龙又注册了一家食品厂,专门由父亲负责做生熟驴肉加工。刁龙说,之后,他亲自上门推销,将驴肉供给省内各大酒店,目前,他和许多酒店签订了长年合作协议。现在,陕西境内的大部分驴肉都是他的产品,一头毛驴单肉就能卖到七八千元,每年纯利润已突破百万元。

  2014年底,刁龙还清所有的债务,还买了一辆宝马轿车。

  昨日,华商报记者在刁龙的养殖场看到,存栏的毛驴有600多头。刁龙说,他食品厂的屠宰量保持在每年1000头左右,公司净资产达到上千万元。大学同学都称他“刁千万”。

  为了带动更多的乡亲一起致富,刁龙采取养殖场?农户的模式,在周边发展了6个养殖大户,给他们提供驴驹、青贮饲料,上门跟踪服务、实行统一防疫……每户一年最少可赚5万元。更让他高兴的是,每年把乡亲们秋收后剩余的玉米秸秆作为青贮饲料一股脑全收来,仅此一项,每亩地就能增加纯收入300多元。看着乡亲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刁龙心里乐开了花。他自己也被评为陕西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明星。

发布于 2022-06-13 22:35

免责声明:

本文由 过客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推荐内容

17年做啥生意最赚钱适合在家做的
做哪行生意最赚钱还不累
合伙做生意怎么做账
合伙做生意的弊端是什么
做什么生意比较有发展潜力
10万以内做什么生意最好
热门生意项目
农村致富项目有那些
有哪些小本经营致富买卖
现在做什么成本低生意好
火鲤鱼 © 2025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