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艰难养殖的创业故事

leolxn
leolxn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6 浏览

  不放弃,始终怀揣着创业梦想,用敢拼敢闯的韧劲一路微笑着,终究会把磨难走成风景。看看那些农民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精神,坚定自己的信念。那么下面就让分享一些关于农民艰难养殖的创业故事的内容,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农民艰难养殖的创业故事一

  养鸭30年守成“鸭司令”年收900万

  30年前,举家从孝感来到江夏,靠借债买来种鸭。从小养鸭户到带动周边16家养殖户抱团发展,目前每年循环养鸭规模达到56万多只,年收900余万元。

  其间,2003年非典、两次禽流感,这个曾经的兽医都一一经历。“养鸭,守得住的才有出路。”这是“鸭司令”韩全安对他30年养殖事业从小做到大的经验总结。

  本地鸭子飞往香港

  在江夏五里界唐涂村附近,分布着上十个水塘、水库。无一例外地,每片水域上及岸边,一群群鸭子“嘎嘎”欢叫着拍打着翅膀。

  今年55岁的韩全安,是这些养殖基地的总带头人。

  韩全安是孝感人,养鸭之前是一名乡村兽医。但是,年轻的他,总觉得这份工作满足不了他一颗想做事业的野心。

  然而,做什么?他又一直没想好。

  直到1984年的一天,他因偶然机会来到江夏五里界。看到当时还称为武昌县的这片土地上,水面宽阔,生态良好,职业敏感告诉他:这是个搞养殖的好地方。

  当时,尽管改革开放的春风已起,但江夏本地居民大多还停留在靠种水稻等庄稼以及靠手艺吃饭的思维,搞养殖的没有一家。

  趁热打铁,兴奋不已的韩全安跟当地相关部门谈好,回老家卷起铺盖便来到了江夏。这一来,就是30年。

  启动资金不足,他向亲戚朋友借债买来几百只蛋鸭种苗,甚至还向银行贷款完善硬件设施。看到鸭子一天天长大,他的心里也充满了期待。

  由于本身是兽医出身,技术上没有问题。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鸭子长大了往哪销?当时,本地居民对鸭肉并不像现在这样普及,没有预想到的情况让韩全安傻了眼。

  正在他着急之时,在当时的武昌县外贸局沟通下,深圳一家外贸公司要下了所有的鸭子。

  韩全安的鸭子在家门口市场有限,在外贸公司的运作下,竟飞往香港等地。

  没了销售之忧,他放开手脚扩大规模,一年出口鸭子10万只左右,他一年便成为了万元户。

  带动16家养殖户抱团致富

  随着市场慢慢培育,当地居民对鸭肉的消费需求也开始增长。“武汉这么多人口,摊到每家一个月一只鸭子,也是不小的数字。”看准这一点,自1987年,韩全安调整思路开始做内销。

  发了财的韩全安,开始琢磨更好的发展方式。“我一个人,毕竟能力和精力有限,不如把大家组织到一起,抱团发展。”此时,跟随效仿他养鸭的养殖户越来越多,但各家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技术、销路、原材料成本控制都是一门学问。

  于是,他带动当地16家养殖户成立了唐涂养鸭协会,在养殖技术方面提供帮助,在销售上全面负责,甚至连饲料他都负责调运。担负起五里界乃至周边梁子湖新华农庄养鸭大户的加工与销售业务。如今,养鸭协会养殖基地年循环养鸭规模达到56万多只。其中肉鸭46万只,蛋鸭近10万只?,收入达到900多万元。在协会成员单位中,养殖规模在10万只以上有2家,最高年收入达到30多万元,最少的也有10万多元。成为湖南、江西等省份批发市场及加工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他也被人誉为“鸭司令”。

  其实,在办养殖场的这些年里,韩全安也遇到过不少挫折。2003年的非典,人们谈禽色变。2008年和去年的禽流感,让人们更是对禽类唯恐避之不及。很多养殖户看到市场行情不好,陆续退出,但他却咬牙坚持下来了。“养鸭,守得住的才有出路。”韩全安淡淡说道。

  农民艰难养殖的创业故事二

  村姑不服输,网上卖鸡蛋

  孙玫今年35岁。她介绍说,她每年春节看到众多在外乡贤返乡过年,走的时候都会带走许多家乡的草鸡和草鸡蛋,送给外地的朋友。看到这些,她眼前一亮,随后就做了一个市场调研,她发现苏北草鸡纯香美味,很受周边特别是江浙沪大城市的欢迎。于是,2012年,她承包了村里20多亩林地,率先办起散养草鸡养殖场,所有草鸡全部散放于树林中,以觅食青草、蔬菜、虫子等食物为主,辅助玉米、豆粕、小麦饲喂。

  随着一声声“咯咯嗒”开叫,孙玫养的第一批草鸡开始下蛋了。怎么把鸡蛋销出去,成了时常困扰她的难题。那时正值夏季,鸡蛋放不了几天就坏了。

  一次偶然的淘宝购物,让她有了开淘宝店的念头。她白天工作,晚上就在淘宝网上搜寻各个农产品店学习,从最基本的网店注册,到新店的店铺装修,再到每个宝贝的详细描述,她都仔细琢磨。就这样,她的土特产淘宝店开业了,销售草鸡、草鸡蛋、宝应大米、菜籽油及宝应地区各类特色农产品。

  开店后9天才做成第一单

  店是开业了,但一个新店没有销量,没有信誉,自然没人问津。孙玫给自己所售的宝贝拍照、美图、描述。为了能拍到一张草鸡自由嬉戏的照片,她需要在草地里蹲上半天,晚上还要对图片进行整理、美化。

  在店铺正式开业的第9天,有个上海客户来询问草鸡蛋,客人上门的“叮咚”声使得她热血沸腾。她仔细讲解了草鸡是如何饲养、怎么防疫,鸡蛋怎么包装、怎么运输,那位客户非常满意,立即下单购买30只鸡蛋,价值48元。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成交了,她高兴得一夜没睡。

  将来打算在全国开连锁

  因为白天需要工作,包装鸡蛋都只有在晚上完成。客户需要草鸡,她都是晚上杀好,灯光下一根根拔除鸡毛。慢慢地,小店生意好了起来,目前就快升钻了。

  “鸡蛋用四五层泡沫套包裹好,防震抗摔,运输非常安全。”见到记者,孙玫非常兴奋。她告诉记者,网上销售鸡蛋以来,好评不断,没有接到一个投诉,每年有好几万元的鸡蛋销量。接下来,她的梦想就是把自己的淘宝店做成全国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让生态农产品走向全国。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农民艰难养殖的创业故事相关内容

  

  农民艰难养殖的创业故事三

  种七彩椒创业做深加工年营业额2100多万

  勇敢面对近百万元货款泡汤的创业风险,与10多位战友多年来聚在一起创业打拼,从来没有分开——“辣椒人”老贺

  创客语录:

  市场瞬息万变,不变的是执拗的性格和有担当的情怀。做一名执着的创业者,执着也是一种任性。——贺志勇

  4月13日,记者来到宁远县冷水镇贺家村,看到村后的荒山都在修路开渠、平整土地,精神不禁为之一振。

  贺志勇穿一身的蓝布工装,开着他那辆一颠就仿佛会散架的吉普车,带领大家参观他刚刚开垦出来的冷坪山。这里的土质,种出来的辣椒又香又辣,种出来的山脚萝卜甜得可以当水果吃。去年,贺志勇的宁远云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在该县发动农户种植野山椒、七彩椒等各色辣椒近2000亩,仍意犹未尽。

  “村里的荒山荒地有700多亩,开垦出来承包30年,每年能够给村里增加10万元的收入。”贺志勇告诉记者,他将根据不同土质特点,种植辣椒、小籽花生或果树,构筑他的绿色农庄。

  要重点打造的,是神奇的七彩椒基地。将珍珠椒与四季果嫁接而成的七彩椒,小樱桃般大小,从挂果到成熟,能变幻出7种颜色,肉质又厚又脆。种得好,一株的产量就达20公斤,价格是普通辣椒的两倍。去年,贺志勇试探性种了20亩,被当地电视台一宣传,县城里的人争先恐后开车来“赏椒”。贺志勇索性请他们自己下地采摘,再教他们如何腌制,一天竟能采摘上千公斤。

  “今年,再加种100亩。”贺志勇说,七彩椒不仅观赏性好,腌制成的酱汁七彩泡椒也是畅销产品。

  至此,贺志勇任理事长的宁远县合丰野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辣椒品种达到8种,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辣椒王”。而且,合作社农户种植的辣椒,云泰公司都会以保底价或市场价回收,再利用他在广东深耕多年的销售网络,销路不愁。

  当然,这里面利润最可观的,就是他深加工而成的“老贺”牌系列酱椒、泡椒制品了,足有15个品种。“一块钱一斤的辣椒,可以制4瓶辣椒酱,按1瓶5元钱计算,深加工收入就是销售原材料的20倍。”老贺说,7年前他就发现了这个秘密。

  以贸易见长的老贺,涉足食品深加工,颇费了一番周折。

  2008年,老贺在广东省佛山市开着云泰贸易商行,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一场国际金融风暴,由商行供应粮油副食品的几家大工厂,一夜之间倒闭,他的近百万元货款全部泡汤。

  面对从全国各地跑来跟随他一起闯荡的战友,老贺打起背包,和10多位战友一起来到广西百色和容县等地种植野山椒,很快种植面积发展到了4000多亩,“参军入伍7年,培养了一股不服输的犟劲。”

  老贺动起了回到家乡宁远搞农业深加工的念头。搞农业深加工,最核心的就是技术,老贺决定自己去学。他先后来到广东的两家食品加工企业,当起了保安和搬运工,抓住一切机会向技术员请教。他在外面学,然后电话遥控妻子在老家做试验,做出来的试验品,客户品尝后个个赞不绝口。短短5个月,他花去了近10万元的学费。

  去年,“老贺”牌系列酱椒制品,营业额达2100多万元。老贺今年要做的,就是把家乡远近闻名的太平辣椒、冷水山脚萝卜等特色农产品拿到北京去申请地理标志认证,而且,相关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也在申请当中。

发布于 2022-06-13 22:37

免责声明:

本文由 leolxn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推荐内容

过年了做点什么小生意赚钱 有什么商机
春节期间做什么生意赚钱 这些很火
有什么赚钱的好项目
热门生意项目
淘宝网的经营特点
汽车美容店的经营范围
三只松鼠的经营模式
可口可乐公司的经营策略分析
残疾人艰苦创业奋斗史
残疾人创业的短篇故事
火鲤鱼 © 2025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