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价格歧视例子

van99
van99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343 浏览

生活中的价格歧视现象无处不在,我们要时刻保持谨慎, 不要成为商家价格歧视的对象。

三位乘客乘飞机从北京回大连,在飞机上闲聊,结果发现他们的机票价格各不相同。 第一位乘客通过旅行社订机票去大连旅游,票价340元; 第二位乘客提前一个月预订机票,票价580元,第三位乘客去大连有急事,临时买的机票,票价740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交换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进行, 实行等价交换,体现公平原则,怎么这里会出现同物不同价呢?

这里涉及一个商业用语-差别定价,所谓差别定价又叫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

在生活中,实行价格歧视的例子比比皆是。

以前公园卖门票,对本国人卖低价,对外国人卖高价;

大学生放假回家,只要手持学生证,就可以买到半价票;

在北京坐公交车,如果刷卡便可以打四折;

有的舞厅为了使舞客在跳舞时刻成双配对,甚至只对男士卖票,女士可以免费......

生活中商家的价格歧视策略远不止这一种形式。

只要符合价格歧视的一般条件,即产品个性化、有差异,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把它冠名为不同品牌、不同系列或各种各样的组合,然后再运用这种策略。

比如商家可以利用同一产品的不同数量实行差别定价。

对一种商品按不同数量进行分组,制定不同的价格实施价格歧视。 这样就在销售领域为企业赢得了规模经济,销售量的上升带动了产量的上升,企业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随规模增大而下降, 消费者从中获益,厂商则获得更大的收益。

还有一种是按时间段的不同对同一商品实行差别定价。

如一些旅游景点门票价格在淡季和旺季是不一样的,旺季人多往往会贵一点, 又如电影院白天和夜晚的电影票价格也是不一样的,以及出租车白天晚上的起步价不同,都是利用时间段不同进行差异定价的典型例子。

利用代金券或优惠券实现差异化定价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优惠券可以人为地制定群体差异化。 如一家超市为本市市民送出优惠券,且规定该优惠券只有与本人身份证一起使用才有效,每张优惠券提供7.5折优惠。这样就把本地居民与外地居民区分开了。

又如一家瓜子公司宣称,剪下其宣传单的优惠券,在购买本产品时可以当2元钱用。 该公司没有直接降价,而是用这种策略把顾客分为价格敏感性和不敏感性两组消费群体,不敏感性一般是公司的白领,经济充裕,对此会不屑一顾,照样按原价购买。 如此一来,产品不但销量会增加,而且原有的利润来源也不会受到较大影响。

此外,还有搭售、 打折等价格歧视不胜枚举。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知道了格歧视, 就不会陷入商家的语言陷阱,所谓的 “让利” “优惠”似乎很符合消费者的利益,其实是商家区分不同的需求、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 对这类欺诈行为要保持警惕,不要上当受骗。

发布于 2022-07-01 09:26

免责声明:

本文由 van99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