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菜30年,何时才能走进千家万户?

lookyes
lookyes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4 浏览

作者:王梓旭

“行业上空盘旋着两朵乌云。”

好文4156字 | 7分钟阅读

钱汀怀孕后,在吃喝上比以前更谨慎了。想要吃得健康,就得从食物原材料入手,钱汀仔细做了一番功课后才了解到,在食品安全等级的金字塔中,只有有机菜处于塔尖位置。

虽然是健康安全的代表,但更多时候有机菜与消费者的距离仍非常遥远。

在钱汀的印象中,有机菜的价格通常要比普通蔬菜高出不少,“同样的分量,有机的通常要贵上几块钱。若是一日三餐都吃有机菜,一年下来的开销可就差的不是一点点了。”

对于有机菜,钱汀一方面担心难以负担这笔开销,另一方面也会怀疑买到的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有机蔬菜。

事实上,钱汀的想法并非个例,在有机菜发展的近30年间,高昂的售价与真假难辨始终是盘旋在行业上空的两朵乌云。

如今有机菜的价格开始下降,似乎这个行业终于要迎来拐点了,但有机菜若是想要走进更多消费者的厨房,首先要做的就是驱散这两朵乌云。

但这显然并不容易。

想做有机,先亏3年 

柏林墙不是一天倒塌的,有机菜上空的两朵乌云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先来看“高昂的售价”。新零售商业评论在叮咚买菜App上看到,普通西蓝花每500克售价为7.59元,而有机西蓝花300克售价就要9.9元。这样的定价并非拍脑袋,而是源于有机菜种植的每一个环节。

首先,要种出真正的有机菜,必须先过土地这一关。

按照相关规定,种植有机菜的土壤不能被污染,在此之前2~3年不能使用化学农药及肥料;土地准备完后,检测机构会对土壤、水及空气进行检测,检测达标的土地获得有机认证后,才能开始种植有机蔬菜。

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黄震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想要种植有机蔬菜,一般需要养土3年,所以前三年必然是亏损的。”当然,也可以选择直接收购一家获得认证的有机农场,但价格必然也不便宜。

其次,是有机蔬菜种植的整个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这就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进行育苗、除虫、拔草等工作。

据了解,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除了选用兼抗多种病虫害的非转基因品种外,还需要采用防虫网、杀虫灯、粘板等物理防虫装置,以及各种生物、药物防治手段。

此外,种出来的有机蔬菜同样需要送检,在180项检测结果全部为0的情况下,检测机构下发有机标志,贴有认证标志才能被称作有机蔬菜。

这些严苛的规定无形中必然增加了有机蔬菜的成本,黄震向新零售商业评论感叹:“我国的有机认证是全世界最安全,同时也是最复杂的。”

第三,由于有机蔬菜的自由生长环境,不可避免会出现虫眼、畸形的情况,而品相不好的菜又很难整颗卖给消费者,于是便形成了不小的损耗。据悉,从田间到零售终端,有机蔬菜的耗损率高达40%~50%。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有机蔬菜的售价必然要比普通蔬菜贵不少,有的甚至高出不止一倍。

盈利怪圈 

我国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开发始于1994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消费者对于有机蔬菜的认知却始终十分有限。

一方面,市场上从未出现过关于有机蔬菜的大规模普及教育,消费者对于有机菜的认证标志、溯源查询完全不了解;

另一方面,媒体时有曝出不良商贩贩卖虚假有机菜的相关新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有机菜真假难辨的认知。

再加上售价高,使得有机蔬菜的销售渠道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最初,有机菜只在部分高端超市售卖,因为高定价比较符合高端超市的人群定位。

然而,当时有机蔬菜品牌本身还没有太高知名度,无法为自己的产品品质做背书,而高端超市的品牌影响力也不足以为有机蔬菜吸引更多的客流。

黄震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因为当时体量不够大,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情况下,我们与超市合作的状态都不好,我们不赚钱,渠道也不赚钱。”

于是,有机菜企业开始尝试以会员制为主,再辅以精品、进口超市渠道的销售模式。所谓会员制就是消费者购买月卡、季卡或年卡,由农场定期配送有机菜品到家。

之所以采取会员制,是因为针对的目标人群足够精准。在有机菜刚推向市场的早期,由于售价较高,只能从具有特殊需求的特殊人群入手:

一是家有孕妇或者新生儿的家庭;二是刚退休的人群,经济状况较好,有养生需求;三是有送礼需求的人群。

人群足够聚焦的最大好处在于能形成口碑效应。

据黄震介绍,起初万禾找了一批优质用户进行地推,再辅以网店及新媒体平台,以口口相传的形式推广会员制。“在巅峰时期,一个月要为3000~4000名会员进行配送。”

单看数据,会员制的成效十分喜人。以万禾为例,精品超市等商超渠道在其营收占比中只有20%~30%,营收的大头是会员。

然而,恰恰是会员制,使得有机菜企业陷入了盈利怪圈。一位中小规模有机菜农场的负责人表示,会员越多,我们亏得也越多,主要是因为种植和配送两大成本高居不下。

在种植上,为了满足会员不同的需求,定期配送的菜品必须具有足够的丰富性,这就要求在农场种植足够多品种的有机蔬菜。哪怕是反季节的菜品,有时也要硬着头皮去种。

在当时,无论规模大小,一家农场种植超过100个品种的菜品是十分正常的。黄震的农场最多时种植过超过200个品种的有机蔬菜。

因为不同蔬菜品种的成熟期不同,蔬菜品种多,必然意味着需要在种植过程中投入更多人力成本。

在物流配送上,也不轻松。

早前,第三方物流达不到配送生鲜的标准,所以基本都是有机菜企业自建物流团队定期为会员配送菜品。

万禾在几年间先后购买了10辆车进行配送,但仍然差得很远。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购入车辆属于重资产,另外司机的工资也是很大一部分成本。当时万禾的会员遍布上海各地,仅用10辆车很难做到完整覆盖,配送效率不高。

黄震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当时一单有机菜的配送费高达40元,再加上包装费,一单的配送成本在60元左右,而一箱蔬菜便宜的时候售价才130元,配送与包装变成了企业沉重的负担。

于是在会员规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种植与配送成本也随之不断提高,有机菜企业由此陷入了盈利怪圈。

黄震也很无奈。在他看来,有机菜的价格确实不低。他曾做过市场调查,如果把当时有机菜的价格降低一半,消费市场可能会扩大4~5倍;但降价谈何容易,牵涉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仅靠一家企业根本无法实现。

春天,虽迟但到 

有机菜涉及的是消费者的一日三餐,从长远看,理应在更广阔的渠道进行销售,企业才能实现盈利,行业也才能进一步发展。而要打破有机菜的盈利怪圈,关键还是要想办法拓宽商超渠道。

其中的逻辑是,一旦在商超的销量提升了,有机菜企业就可以减少种植品种,按照季节、土壤与环境条件种植最利于生长的菜品,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可以通过提高供应量,取得更大的议价权。

由此可见,商超渠道的作用在有机菜的商业模式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而恰恰在这个时候,一些生鲜渠道的尝试加速了有机菜行业春天的到来。

例如,盒马于2018年开始针对有机农场推行以销定产的合作模式,农场根据盒马的订单种植有机蔬菜,盒马不仅照单全收,还负责有机蔬菜的推广销售。

盒马上海区域有机菜负责人刘良超向新零售商业评论介绍:

此前的模式是农场种什么,市场就卖什么,每个农场都会种植很多品种,种植成本高,销量也没有保证。在以销定产模式下,每个农场只需种植1~2个最拿手的品种,这样既保证了菜品质量,也降低了种植成本。与盒马合作的农场只管种菜,这样便解决了有机菜的销售问题。

2019年万禾开始向盒马供货,经过半年的磨合,双方决定加大合作力度,万禾由原来会员制开始向以销定产模式转变。

除了帮助有机菜企业解决种植、销售上的难题外,渠道方在如何降低菜品损耗率上也是动足了脑筋。

以西兰花为例。由于不能打农药,雨水滴到西兰花上就会发黑腐烂,一块黑色斑点必然影响了整颗西兰花的出售。通过人工将西蓝花掰开,去除坏掉的部分。

“与整颗西蓝花相比,加工过的西蓝花重量不变,但可食用的部分更多了。”刘良超说,“这样的做法获得了消费者很好的反馈,我们从去年开始,仅西兰花每月就可以卖到100万元。”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人工成本的投入。在叮咚买菜App上,一款300克的有机西蓝花(侧枝)售价12.5元,相比同等克数的有机西蓝花贵出2块多钱。

此外,盒马开设了专门的加工车间,帮助农场把一些有瑕疵的菜品,经过二次处理做成有机加工净菜。

“有机色拉已经在售了,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提高菜品利用率,还能为农场增收。”刘良超补充道。

打通了各个环节后,有机菜的价格在零售端终于降了下来。钱汀在逛盒马时发现,一包250g的有机空心菜价格在3.9元,300g的有机青菜定价5.2元,都比她印象中便宜了不少。

在与有机菜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对有机蔬菜的检测必不可少。

据介绍,盒马会不定期对货架上的菜品进行抽检,还会不定期到合作农场抽检;一旦发现菜品不合格,认证机构会注销相关认证,这样农场就没法再卖有机菜了,造假成本很高。

而对于市场端,凭借生鲜渠道建立的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使得有机蔬菜有了强有力的信用背书。

通过一套组合拳,盘踞在有机菜行业上空的两朵乌云逐渐消散。

据盒马上海区域生鲜采购总监黄一凡透露,今年有机蔬菜的销售同比去年增长超过30%,渗透率从5%提到20%,未来目标是要提高到30%~40%。

乌云散去,有机菜的平价时代已经到来。在采访过程中,黄震非常感慨,有机行业的春天来的有点晚,“比我预想的晚了5年。”

在黄震看来,农业一定要走定向种植的道路,才能有效控制成本,不然市场很难发展起来。因此,“以销定产是目前最好的模式了。”

有了好的模式,行业发展空间也变得更为明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获得认证的有机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43.5万公顷,有机产品国内销售额约804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18.6%。

增长的数字不仅意味着有更多有机菜企业的入局,而且也吸引了渠道平台的参与。据新零售商业评论了解,叮咚买菜、美团等平台正在以类似以销定产的模式,加紧布局有机菜行业。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有机菜市场将变得十分热闹。

据了解,目前盒马在全国布局了100多个有机菜基地,以“候鸟式”的种植方式供给盒马,保证每个季度都能有60~80个品种,以解决有机菜品种丰富性的问题。

黄震对自己从事的行业信心满满。在他看来,当有机菜与普通蔬菜的价差控制在一倍之内的时候,50%的一线城市消费者便都会选择有机蔬菜。

这样的情形,或许很快就会发生……

快来说说,你平时会购买有机蔬菜吗?为什么?

-END-

发布于 2023-01-14 03:01

免责声明:

本文由 lookyes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