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马关县有哪些古代遗址,云南马关百年古村
高低起伏的石路、古色古香的石器、好自娱自乐的老人……云南省马关县境内,还保留着400多年风雨飘摇的传统古村——梁子上村。 该古村位于马关县八寨镇喜主村委会。 2月22日,昆明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乡土建筑绿色技术与结构研究专家柏文峰、云南云品出滇委员会品牌战略顾问刘杉、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马延辉、云南致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知名品牌“南国水立方”创始人罗自刚和内外墙涂料专家、南国墙漆
从马关县城出发,从约50多里路到八寨镇政府所在地,继续向八寨镇西南方向走,沿着蜿蜒的乡村小路,徒步走了七八公里,到了山丫子口,前方云海深处,转过半山腰,古色古香的石寨门这里就是传说中的梁子上古村。 从寨门进去,突然豁然开朗,隐约可见几户人家在郁郁葱葱的小树林里,恬静恬静的景象,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梁子山村仍保存着几百年前的原始和完整,左右房屋均采用石头、木头为主的建筑材料,洗衣有专用石盆,白面靠石磨,喂猪用石槽,接猪圈也用石垒砌。
走在梁子上村悠远的古道上,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看到了历经百年沧桑的老屋,全村只有一个张姓,都是汉族。 村落里格外安静,最具历史韵味的是一些联系在一起的老屋。 这些房子的入口已经破烂不堪,但入口的一侧,有几个大嘴巴。 村民们说,开门的脑洞不是为了通风,而是当年抵御外面“敌人”的炮眼。
不经意间,我们走进大门一看,这条过道里的几间房子相互连接,一间房子和一间房子之间只隔着篱笆,一眼看去,这些房子前面的房子,几乎感觉不到现代生活的元素。
那时,隐约听到石头滚动的声音。 寻声推门一看,50多岁的爸爸用石头磨玉米,这种技术现在不多见了。
家里来了客人,张大爷亲切地和大家打招呼,然后领着大家看了看梁子上村里山的两个大溶洞。 张大爷说,这个钟乳洞的面积并不大,但钟乳洞里曾住了好几家农户。
在空旷的溶洞中穿梭,最显眼的是鬼斧神工的钟乳石柱,从这些石柱可以看出溶洞沧桑的巨变。 没有漫长的地质年代,就不可能形成这么巨大的石柱。
张大爷说,梁子上村附近有很多溶洞。 他们小时候经常和伙伴们一起去溶洞玩耍,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溶洞周围已经杂草丛生,一些洞口渐渐被茂密的树木覆盖。
追溯梁子上村的历史,村民张朝顶介绍说,明末李自成和张献忠起义,那个时代天下大乱,兵灾连年,张氏家族祖先为了躲避战乱,南迁湘、黔两省的后仓皇进入楚国,最终选择了这里安营扎寨。 张氏祖先之所以不辞千里之行,由北向南迁徙到这里,选择梁子上这个四面高山环抱的地方栖身,是因为梁子上村周围的高山正好成了村落的天然屏障。 从此,张氏一家在此拜倒休养。
凭借北方带来的技术和先进的农耕技术,张氏的祖先们自己打铁、浇犁、盖房子。 在生产生活的漫长岁月里,张先生的前辈们屡遭周边匪患。 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他们修建了两道寨门,寨门也修建了“枪眼”、“炮眼”。 现在寨门的门头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高大、厚重、斑驳的屏障。
靠辛勤劳动,张氏的祖先把梁子山这个曾经人烟稀少的穷乡僻壤,变成了一片富饶的土地。 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后,张某终于把土地扩大到了现在的屏边县。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九五二年,土地改革,土地分为农民的一九五六年底完成三大改造,实行土地国有制; 1978年,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张氏家族的土地也就这样一点一点分开,剩下了现在村子里的土地。
村民桂灵秀介绍,她从小在这个寨子里长大,大部分生者都走了,除了梁子上村,没有出过别的地方。 他们甚至对外面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一无所知。
据村民李秀琴介绍,村里搬东西还在人背上用马驮,不像城里人有汽车等先进的交通工具。 村民自出生以来自给自足,过着比较封闭的生活。 这里远离城市喧嚣,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很悠闲,心境也异常平静。
据村里一位97岁的老太太回忆,据她父母那一代人介绍,梁子上村住人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由于村里人与外界缺乏沟通,人们的饮食生活、生产劳动延续着四百年前的旧习惯。 在她的记忆中,进村口的路从未翻修过,一直保留着张奶奶开辟的土路。 进入梁子上村有两条路,人可以从狭窄的寨门进入,但村里的牛车和马车需要从稍宽的侧门进入。
在古老而美好的时代庭院落下前的石阶上停下来,正好可以看到堂前的顶梁柱。 柱子的上部和下部点缀着灯笼形状的石头,上面还雕刻着古老的图案。 据说这些图案的形成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
马关县民政局阳副局长介绍,梁子山村属于县民政局挂钩扶贫点,到2023年将成为易地搬迁对象。 去年10月,县民政局扶贫工作人员来到该村后,发现该村属于一个有一定历史年代的古村,立即向县委政府作了专题报告。 这件事迅速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随后,马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谢瑞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段丽带领民政局等有关部门人员来到该村调研,很快与八寨镇党政办共同作出梁子山村不能搬迁、只能保护性开发的决定。
阳副局长表示,从目前调查情况看,该村现有村民203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8人,90岁以上老人2人,年龄最大的已有97岁。 村里有民房31栋100多户,据专家评估,共有5栋15户需要危房拆除。 按照中共马关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要求,对梁子上这个古村进行升级改造,按照“修旧”的保护性开发原则,对该村危险的旧房进行全面修复。
(根据马关县电视台和《文山日报社》微信公众号报道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