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2022年种粮补贴,江西丰城种粮大户

hnpjyhj
hnpjyhj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7 浏览

新华社南昌六月一日电题:江西丰城:大粮仓种粮新事

新华社记者陈春园

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省丰城市成立长乐乡苏维埃政府,积极开展土地革命,带领穷人瓜分土豪和田地。 今天,丰城市成为江西省的大粮仓,2023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023亿斤。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69岁的农民杨国辉祖孙三代“接力”种粮,见证了“中国饭碗”越来越牢的历史新风貌。

图为杨国辉祖孙三人在高标准农田调查农情。 (受访者为图)

荣镇马口村相连的高标准农田里,青苗茁壮成长,杨国辉高兴地皱起了眉头。 “今年天气很好,人很勤奋,期待着能获得丰收! ”。 他告诉记者,这是2023年新改造的高标准农田,耕作条件好,亩产能2000多斤稻谷,比以前的“望天田”好得多。 今年,杨国辉一家一共移动了3000多亩农田种植水稻,是广为人知的粮食生产者。

杨国辉从小在村子里长大,帮父母家种了六七亩地。 “过去人赶牛,牛耕田,人少,亩产最多只能一季7800斤稻谷,耕田养家。 ’生活困难,他索性带着女儿出国卖水果赚钱。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直补粮食、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杨国辉敏锐地感到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农业大有可为。 50岁时,他毅然回到家乡,拿出所有积蓄,在村里流转了200亩土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水稻种植。

“当时,我正在用拖拉机耕田。 虽然效率不高,但比牛田快得多,一天能耕20多亩。 种粮食有国家补贴,粮价也不错。 粮农的收益越来越好,坚定了我对多种多样粮食的信心! ”回想过去,杨国辉感慨万分。

2006年,在海南做小生意的儿子杨志军,看到父亲在家种粮获利,便主动回乡参加了父亲的种粮事业。 杨志军认为,现代农业是规模化、机械化的高效农业,光靠人力一定会造不好的地。

与父亲的传统耕作方式不同,他自己经常外出参加各种农业技术培训,试制水稻新品种,开始添加新型重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十多年来,流转的耕地也从200亩到500亩、1000亩、3000亩不等

两年前,在广东打工的孙杨邦看到国家越来越重视粮食生产,在爷爷和爸爸的鼓励下,回村当了“职业粮农”。 与父辈相比,26岁的杨邦有更多的新想法。 他除了学习种粮外,还研究乡村振兴、科技农业振兴等政策,喜欢积极对接丰城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利用农事、农资、农机服务大数据平台,解决种粮面临的各种难题。

“买种子化肥,在农资大数据平台上看厂家价格,便宜方便。 农忙季节农机不够,我打电话给农事服务中心,农机就调好了! ”。 谈及这些大数据的“玩法”,杨邦小型汽车对道路很熟悉。 最近,他与农技部门合作,在田间建立了气象服务站,在种植基地安装了摄像头,实时监测农田土壤和农作物生长环境参数,他种的粮食比父亲种的亩产提高了100多斤。

发布于 2023-02-17 07:51

免责声明:

本文由 hnpjyhj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5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