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
57
浏览

罗振宇跨年演讲引发的争议:到底什么是知识付费?

查看全部 1 个回答

火鲤鱼用户用户来自于: 未知
2023-02-28 21:11
这两天又双叒叕有不少人,问我对几篇关于“知识付费”文章的看法。我回答:不值得讨论。写那些文章的人,放在30年前,会写《读书无用!做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放在10年前,会写《MBA无用!读完总裁班后,公司终于倒闭了!》。我不想说服写那些文章的人,我只想告诉你,什么才是我理解的知识付费。1都有哪些关于知识付费的问题?关于知识付费,经常有人问我:怎么看“知识付费”这一波浪潮?它的本质是什么,未来的趋势是什么?你是如何抓住这个机遇的?一个好的知识付费专栏应该是怎样的?哪些是做好专栏的必须,哪些是加分,哪些是真正的秘诀?我应该如何进入这个领域?《刘润 · 5分钟商学院》2022年9月26日正式上线,截至2022年1月3日,两季《5商》订阅用户已经超过30万,能够成为当前知识付费大潮中的头部内容之一,实感幸运。作为一个商业专栏的主理人,一名商业咨询顾问,今天我想从商业的角度,分享一些我关于如何理解“知识付费”,以及如何打造知识付费产品的思考和感悟。2到底什么是知识付费?首先,到底什么是“知识付费”?第一个关键问题是,当我们说“知识付费”的时候,究竟是为了什么而付费?是为“知识”吗?从古到今,知识的供给者有两类人,第一类人把世界的未知变成人类的已知,第二类人把人类的已知变成个人的认知。什么意思?我们要想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首先得有个探索的过程。科学家、发明家和哲学家等等,是他们通过探索,掌握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性的东西,拓展了人类所能触达的知识边界。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谬误,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它们会得到修正,整个已知世界的版图在迭代中不断扩大。这就是第一类人,他们正在把世界的未知变成人类的已知。知识从未知到已知,是个“发现”的过程。一旦发现,这个知识就变成了全人类的财富,并不需要个人为此付费。但是人类的已知并不会自动变成每个人的认知。所以还需要第二类人,把已经被发现的知识,例如勾股定理、牛顿力学定律、经济学需求定律等等,变成你个人的认知,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教育”,我们为这个过程而付费。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我们学到的知识在互联网上都能够免费搜索到,但我们还是必须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和学费到学校去学习,就是因为这个教育的过程是有难度的。所以今天我们说的“知识付费”,并不是在为“知识”而付费,而是为“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就是“教育”而付费,我们是把钱付给了帮助我们转化知识的人。知识付费的从业者,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创造知识的能力,而是传递知识的能力。3用户为什么而付费?第二个关键问题是,用户会为获得什么样的知识而付费?“知识付费”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内容生产者都能够以此获得更多收入。在“得到”及其他知识付费平台上订阅量排名靠前的优质内容生产者,包括薛兆丰、宁向东、梁宁、香帅、吴晓波等,他们在“知识付费”兴起之前,本身就已经是头部内容生产者,是所在领域的顶级专家。这些人的能力是早就被市场验证的,而且他们所生产的精华内容,是非常“昂贵”的。比如,原来想要听“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你需要先考上北大;邀请吴晓波到企业讲课,几十万一次的费用也并非一般中小企业所能承担。而现在有了互联网,有了音频内容分发机制,使得增加一个听众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理论上用户数量就是无限多。这带来一个有趣的结果,就是如果用户数足够多,每个用户可以在支付非常低费用的条件下,接触到原来难以承担的优质内容,而内容生产者的收入不会降低。这样其实就是把过去很贵的东西变得便宜了,但并不是说过去免费的东西终于可以收费了。对知识付费的这一点认知非常重要:知识付费,不是让免费的东西终于可以收费了,而是让很贵的东西终于可以便宜了。4如何才能真的学到知识?第三个关键问题,是获取知识的正确姿势。在过去,读书是最重要的获得知识的方法,所以我们一度把书籍等同于知识。而对于知识的重视和追求,使得我们对读书这件事也格外慎重,甚至认为每本书都只有精读,才能领会作者的思想。而作为出版了18本书的作者,我知道作者写书的思路是自上而下的:先有一个整体的判断和观点,有了想要传递的知识,然后是逻辑和框架,最后是故事和案例。作者是希望通过有案例支撑的框架,让你最终理解全书的观点,而并非真的去“读”书本中的每个字。所以,请记住,书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不是知识本身。我们真正的目的是获取知识,而并不是“读书”。过去因对书籍的过分迷恋而形成的一些习惯和看法,现在反而成为了我们获得知识的障碍。比如有的观点认为不能学“二手知识”,一定要看原著。罗振宇就此举过一个反例:你要学习牛顿力学三大定律,你是应该去看原著呢,还是看初中物理课本?当然应该选初中课本,因为它是用现代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表述的。我们要学的是其中的知识而不是原著书籍。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学习知识,要懂得用恰当的方式和载体去高效地获取。5什么是好的知识付费产品?有了以上三点认知后,我总结一下,一个好的知识付费产品:1)核心能力不是创造知识,而是死磕传递知识的技能;2)不是把免费的东西收费,而是把贵的东西拼命变便宜;3)把知识的旧外壳打碎,根据今天读者的接受习惯,重新包装,重新产品化。6如何打造30万+订阅的付费产品?下面我再来谈一谈,把《刘润 · 5分钟商学院》打造成为30万+订阅产品过程中的一些感触。首先,用户更愿意为“有用”的内容付费。什么叫做“有用”,这可能涉及到个人的价值判断。我的定义是,能够帮助他人学习、长大的,在工作、商业或者心理等方面获得提高的,就是“有用”的内容。人们会为此付费,因为人们会把这种付费视为对自己的一种投资。娱乐是“消费”,学习是“投资”。相反,现在也有一些阅读量很大,动辄10万+阅读的免费公众号,它们的商业模式是通过内容吸引流量,然后通过广告来变现。为了吸引流量,它们就必须或追逐热点,或提供八卦谈资,或用段子“娱乐”大众,迎合读者即时满足的需求,这样的内容是很难收费的。其次,面向30万+用户的收费内容必须深入浅出。我在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南洋理工等国内外很多名校、商学院讲过课。讲得多了你会发现,在高大上的传统商学院讲课是很难的事情,这里对授课者的资质和水平有很高的要求,老师都很厉害,但是,对授课技巧的要求却并不高。为什么?因为听课者的水平高,讲师只要点到关键,即使过程没有讲清楚,他们也能凭自己的思考去理解。可是,当你面向30万+的用户时,就会发现用户群体各方面差距非常大,年龄层次、教育水平、职位高低……各种情况都有。同一个内容,必须让大家都能够听得懂,并且都觉得有价值。这就要求内容提供者必须要能够“深入浅出”:核心的知识必须要深入,抓住本质;而表现的形式一定要浅显,容易和各种用户建立连接。实际上,也只有做到这种极致的深入浅出,才能证明你真的抓住并透彻理解了一个知识内容的精髓。要想获得30万+用户的追随,就必须拥有这种能力。怎么训练这种能力?我们可以做一个测试:你知道鸡兔同笼的问题吗?鸡兔同笼,共35个头,94只脚,问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试着给一个没学过二元一次方程的、幼儿园的小朋友讲明白这里面的逻辑,就叫“深入浅出”。然后,就是付费内容必须要产品化。一个30万+订阅量的专栏注定是一个ToC(面对最终用户)的产品,这就意味着这30万多人,每个人都面临着单独的购买决策。每个面临着单独购买决策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场景:一个白领正为升职而焦虑,一个学生在考虑如何找工作,一个老板读完EMBA还想再学点什么……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订阅你的内容?这就与以往学校的招生&;;授课,以及企业培训采购等模式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必须靠产品本身影响用户,而不是销售能力、说服能力。所以《刘润 · 5分钟商学院》的内容严格按照场景化和产品感的要求打造:“把挂钟塞进怀表”以控制学习时长、打磨起承转合的逻辑从而方便吸收、精选贴近生活的案例营造代入感……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把我认为最好的东西,用产品的方式交付给你。再有,打造30万+的专栏一定要有贴心的运营。运营的目的是营造一种陪伴的体验。为什么一些在线慕课(MOOC)没有赢得高速发展?就是因为如果只提供课程资源,让用户“有空来听”,这并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教学过程。“知识付费”是为获得知识而付费,它是一个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只有通过运营,用户才会感到:“我是在跟着你学习和进步的”。例如《刘润 · 5分钟商学院》为了方便同学们每天学习,把上线时间安排在零点更新。大家每天定时学习,就像跑到教室等老师上课一样;我还会用“官方认证沙发”鼓励大家准时打卡;每天我都会花时间回复40~60条精选留言、每周的客座教授、周末私董会、每一季结束都举办线下大课、得到平台上不定期的线上直播……这些都是陪伴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运营,让同学们感受到,“我不是买了一本书,而是在上一门课”。虽然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道路很艰辛,但老师和同学们的陪伴能够帮助自己加强自律,让这个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愉快、更顺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打磨产品。有一种心态是“我很牛,我有学问,现在我来教你”,这样的心态是不合适的。要知道,用户现在是“皇上”,你再有学识,也只不过是“翰林”而已,你的知识、时间和精力,是为用户服务的,你最重要的目的是让他听懂,而不是自己炫技。所以你有没有站在用户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个心态就显得格外重要。你是不是能够始终把用户的那个叫做“听懂”的状态放在最高的位置,而把自己的一些个人偏好放得低一点。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你才会以正确的姿态去服务用户。7感谢得到的品控2年的5商,我经历过4任“得到”的产品经理:李双宏,陈轶男,吕燕宜,和宁志忠。这四任产品经理都有一个特征:特别谦虚。他们说话的姿势,通常是这样的。他们说:润总,您的这几节课写得太好了,转发率,是专栏里最高的之一,几乎完美。但是,如果一定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他们的数据比你自己的平均值要低一些。我们觉得您写得非常好,但是如果您能从以下99个方面做提升,就更完美了。一定是罗胖!一定是罗胖培训过他们!我知道,我的考验来了。我实在是太爱这些文字了。谁都不能说它一个字的不好。我绞尽脑汁,删了写,写了删,再修改,再打磨。直到我觉得一个字都不能改为止,才敢发布。你们不知道我是如何斟词酌句写下每一个字的;你们完全不理解我的结构设计;你们哪懂我巧妙的前后呼应;你们 ……于是我回答道:好的。我改。2年前,我说我改的时候,我是压抑着自己一点点情绪的。两年过去了,我看到数据 ……数据不会撒谎,于是我亲手杀死自己的文字。心如止水。8后记2年,我为30多万的付费学员,整理了超过1000万字的素材,交付了超过100万字的2季课程。录制了超过600篇语音,做了10场线上直播,21场线下大课,4次海外游学,请了50多位客座教授驻场,甚至发放了20万元的奖学金。这2年,很多5商学员对我说,他们获得了不小的收获。真好。祝贺你们。其实,我这2年悄悄获得的收获,可能是远远超过所有30万学员的。我对此满怀感激。谢谢你们。我运气好,碰巧选了一条我喜欢的赛道。回头看两年前,对知识付费的理解,已经完全不同。希望我的这些感悟,能帮助希望加入这条赛道的同学,增加胜算。所有帮助大家,把世界的未知变成人类的已知,把人类的已知变成你我的认知的人,都值得尊重。我真的不想说服写那些文章的人,我只想告诉你,这就是我理解的知识付费。文章作者:刘润本文源自刘润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问题动态

发布时间
2023-02-28 21:11
更新时间
2023-02-28 21:11

推荐内容

员工离职对员工来说需要办理和注意哪些事项?
加压溶气气浮机的产品介绍是怎样的呢?
通知会议时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怎样申请登记事项?
最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深圳工商变更个体工商户变更需要登记的事项有哪些?
企业在重组过程中涉及的需要特别处理的企业所得税事项
小专利申请分析要注意什么?
郑州封箱胶带购买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有了解的吗?
外观专利申请要注意哪些事项
火鲤鱼 © 2025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