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文章
话题
链接
更多
大咖
请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查看更多 "
" 的搜索结果
登录
关于犯罪中止
关注问题
回答问题
1
关注
74
浏览
关于犯罪中止
有这样一道题: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很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请问甲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还是犯罪中止??
阅读全文
收起全文
关注问题
回答问题
邀请回答
好问题
0
评论
收藏
举报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腾讯空间
微信扫一扫
展开
收起
0
评论
2
回答
默认排序
默认排序
热门排序
火鲤鱼用户
用户来自于: 未知
2022-06-16 15:19
本案的主要分歧在于犯罪行为是否已着手实施。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是分割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的临界点,这也是正确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的主要标志。本案犯罪嫌疑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应处于犯罪的实行阶段,不属于犯罪预备。 但本案不可草率认定为犯罪中止。 对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区分主要在于犯罪行为的停止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还是犯罪分子主观上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阻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著名的佛兰克公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标准,即“欲达目的而不能”的是犯罪未遂,“能达目的而不欲”的是犯罪中止。本案的犯罪嫌疑人属于“欲达目的而不能”,是犯罪未遂,不是犯罪中止。
阅读全文
收起全文
赞同
0
0
评论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腾讯空间
微信扫一扫
0
评论
火鲤鱼用户
用户来自于: 未知
2022-06-16 15:19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行为。 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犯罪中止包括两种情况,即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 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彻底地放弃了犯罪意图和犯罪行为,没有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 综上,我认为本案应定性为——犯罪中止。 对于“弗兰克公式”中对于犯罪中止的定义为“能达目的而不欲”我认为其中可以有这样一种理解,即是由于达到目的所需要的"成本太高"因而"不欲"。 不知这样合适与否?!。
阅读全文
收起全文
赞同
0
0
评论
分享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
腾讯空间
微信扫一扫
0
评论
问题动态
发布时间
2022-06-16 15:19
更新时间
2022-06-16 15:19
火鲤鱼
© 2025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
关于我们
社区规范
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部分内容不能正常使用!
为了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一下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Safari
IE 1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