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那个创下小程序100亿销售记录的团队再创业了
图为佐梦科技团队成员
01、新机会是什么?
见实:你们尝试新业务有一段时间了?测试的数据怎么样? 佐梦:新项目名称为“优选荟团”,去年10月份发布上线。至于测试数据,则主要对应人群和货源两个主要方面。 货源方面,佐梦除了原有的优势免税资源和渠道,现在已经接入几百个优质供应商;人群方面,活跃有交易的团长3000名左右,通过这些团长又可以撬动上百万私域消费。 目前,月交易用户数在5万以上,小程序每天数万日活。我们深度合作带有购物标签的私域社群单月交易规模在3000万人民币左右。 见实:社群交易规模到3000万?你说的是测试半年以来的收入? 佐梦:不是,是每个月。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每个月3000万人民币的私域交易规模,主要消费类目是基于我们有一定供应链优势的美妆品类。估计后面涨的会更快。 见实:我没太理解,你们之前创业项目就很猛,创办这个新公司的机会点是什么呢? 佐梦:过去做旅购时,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理解。比如,核心人群比想象中大,购买范围也比想象中大。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优质商品被关键用户分享到社群里时,激发起了非常大的社群活跃。 出游人群经常会在各地看到不同品牌,当这些新品出现在社群中时,他们的旅游记忆被唤醒,就纷纷聊起来了。这个场景里,商品像是激发大家互动的介质和开始。 社群被激活后,一方面拉动了销售转化,一方面也看到了关键用户的作用,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刚才说的,这些人群的购买范围比想象中大,有品质的货的转化在这个人群中比想象中好。 所以,在讨论这个新项目时,我们的看法是:挖掘私域用户更多价值,通过引进更多品类供应链+团长平台“优选荟团”提升黏性,实现了客户生命周期的延伸。 见实:相比之前的创业项目,哪些地方升级了? 佐梦:更多是从原来的积累中长出来的微创新。 私域的关键我们理解下来是两个字:“信任”。过去经验包括所积累的资源,恰恰代表了“信”字,但凡对免税店有认知的人,一般不会怀疑产品问题。特别是免税店直邮这个模式,让我们天然带着较高信任基因在做这件事情,这是我们比较有底气的原因之一。 我们非常适合帮打算做社群生意但还没有开头的人来做这件事。包括建立起用户信任度,以及比较高级的调性打造,从高打低是简单的,从低打高几乎不可能,无数个品牌已经证明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为希望自有私域进一步提升品质和调性的流量主进行供应链赋能。所以,佐梦做私域,是做一个高格调有信任度的平台。这是我们在S2B2C模式上的微创新。
见实:现在好几个大项目也是建立在团长基础上的。
佐梦:每个团长就是一位私域流量主,每一位团长就是我们的客户,需要精细化运作,通过标准化产品,互联网能力,以及多年对于行业的理解去服务团长。让每一个团长挣到更多钱才能让模式更好的跑通。 某种程度上整个公司都在服务团长,基本上是全程陪伴团长完成业务的模式,包括相关产研、采购、运营、销售等方面。严格来说是团长就是一位私域流量主,只是规模大小有所区别。 以采购这条线为例,我们会根据市场结合业务去判断哪些产品好卖,以及看市场上有哪些品牌比较火,再去形成采购需求。这些品牌进来以后会做定价,会做素材,到把产品上架,之后有专门人员把这些内容推到团长侧。 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管家,目前有专职管家团队负责对接所有的团长。售后问题则可以直接找客服,客服专门处理售后问题。 见实:还是没太理解。 佐梦:讲个测试里的数据就能明白:我们依靠75名团长就实现了上千万月交易额。这些团长覆盖了60万中高端私域用户。 新项目建立的基础是: 这些团长就是一个个精致的、高质量的小私域。他们在运营、活跃、温度等环节上非常好。私域如果没有商业化,很难会走下去。 团长的困难就是选品。合适的商品推荐给合适的人,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的。你会发现他们在选品上几乎没有优势。佐梦做的事情就是帮他们做好“品”的能力。见实:明白了,同意,私域就是亲密关系,就是温度。不是每一个私域都是超级大、人多。相反,很多团长建立起来的私域,每年流水也能有好几亿,高的已经过10亿了,并不比很多大公司差了。那供应链要怎么去对应搭呢?
佐梦:供应链上我们已经有了自带吸引力的海南免税、日上免税的香化美妆品类,现在和未来将继续基于此去拓展供应链,从品类上来说除了核心的大牌护肤外,围绕用户画像还将有服装、零食和健康。02、这才是创业第一阶段
见实:我听下来感受是三件事情:一是,帮助那些有很好私域池的团长们(B)选好品;二是要设立好利益分配机制;三是团长在推荐时,所需要的内容和解读要协助处理好?
佐梦:是的,这就是我们要认真搭建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面向这些团长时,我们创造的价值可分四部分:一是,中高端供应链供给;二是,优质的2C私域交易体验;三是,精致的推广素材;四是精细代运营(如果对方需要的话)。 这个工作需要很长时间一直持续。如果要说创业阶段的话,我们现阶段集中了这些好的团长、建立了初步好的供应链,以及设计好了一个还不错的利益分配机制。 见实:供应链中这些中高端品牌,也有自己的私域,他们不一定选你啊。 佐梦:中高端品牌非常注重一对一介绍和文化宣传。如果能向品牌或供应链证明,可以提供团长资源和培训流程、能帮助品牌做好文化传播与市场价格的管控,既能卖货又不影响公域价格,还能做好品牌调性的保护,他们会接受这个模式。 我们和很多品牌聊下来后发现,大部分品牌都认定私域一定要做,但没有想清楚怎么做。就跟品牌看直播一样,并不是有了直播后大家都冲上去,一定是在通过达人或者KOL,做得不错之后才自己去做直播。 现在通过私域卖货,先入局的都是新品牌或新零售,没有偶像包袱或品牌负担,可以快速决策。相对来说,中高端品牌更需要有一个能够接受的私域经营模式,来论证能够通过某种业务模式产生足够消费力。 所以我们认为如果能够实践出一个向品牌证明、解决痛点和诉求的方式,并且还能够产生一定交易转化和交易规模,就能够带入更多优质品牌进入私域。见实:利益分配机制呢?
佐梦:现在我们将供应链收益的绝大部分让给私域流量主,也就是这些团长。考虑到品牌供应链的毛利不会像微商产品如此之高,所以当公司边际成本不断下降,规模相应不断累积,还会将这个分配比例不断上调,进一步提升团长收益。 见实:转型S2B2C过程中,感觉有什么特别值得留意的事情? 佐梦:S2B2C里面有三个角色,S供应链、B团长、C用户,而B跟C的需求某些场景会有冲突,我们团队原来做To C的事情会比较多,所以思维惯性会往To C方向走。 另外,要特别关注B的思考角度,对团队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比如,原先售后无非是信息的传递,现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直接面对。S to B 跟S to C不太一样,里面有多种角色定位,我们也还在摸索。佐梦也非常欢迎在这个赛道当中有丰富经验的人与我们合作,给我们提供建议,和我们形成生态,共同进步。 见实:通过测试期,会明确什么是团队能干,什么是团队不能干的? 佐梦:至少两条明确约束:一是自己严控供给侧,不做平台;二是随着合作的私域流量主规模越多,我们让出的供应链利润将越多,刚也聊到这个比例,现在阶段是供应链收益的绝大部分让给私域流量主。希望最后能让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