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关停成本与公关方案
作者:灯衍
本文将围绕以下展开,聊聊如何分析关停成本与公关方案。
1.试错的灵活性
比起日常的运营成本,例如内部提炼出新人上岗也可操作的SOP,或者是上架之后无需沟通也可以直接成交的电商产品,这里更想聊一聊试错。
在尝试一个新的业务时,许多人的第一想法是通过试错快速找到最合适的模式,例如以自媒体为例,团队同时新开一批账号,通过不同文案/呈现形式的对比,找出最匹配团队的拍摄形式,然后将所有人力投入到成果最好的账号上。
除去前期开展业务的“灵活试错”,还需要去一个角度思考,那就是后期关停业务的灵活性。
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现在要关闭你的业务,是否能马上关闭?
可能大部分人的想法是,肯定能啊,但是仔细分析下来,又发现不是那么个事情,可能会面临以下困局:
这一批的合同已经签署了,还有三个月才到交付日期。
线上售卖了长期的社群业务,用户付了一年的钱,退款的话平台抽成的部分退不回来,可能会引发客诉。
前期市场的宣传费用已经花了,这次一次性联系了100+博主,所有博主的档期都已经确定了,如果撤回就需要考虑后果。
所以不是简单的想关停就能关停,如果还需要交付,那么就意味着业务还需要坚持一段时间,那么租住的办公楼租金,设备维持费用,员工工资等,都需要支付,许多企业账面上没有那么充足的现金流,面对业务关停时便可能出现问题。
业务的关停涉及一定的解释成本,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业务是否需要在扩张到一定规模后进行转型,想一想市场具体有多大,是否可以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还是等增长到一定值后进行灵活转型。
2.完善的公关方案
除了项目策划环节的一些风险预估(一般需要结合技术/非技术人员,法律人员,领导层,消费者等多个群体的意见),项目落地环节,也有可能出现一些临时的问题,为了保证业务整体的平稳,完善的品牌危机公关方案就显得极为重要。
公关可以说是一家成熟的公司不可缺少的岗位,只不过在不同公司中岗位叫法不同,在评估创业项目前景的时候,可以思考一个点,那就是,眼前看似完善的业务流程,有没有可能因为一个事件而造成业务口碑下降。
近些年来,不少公司都面临过一些偶然事件,有些是代言人出现问题,有些是产品性能引发问题,例如一个主打信息保密功能的产品一旦出现信息泄露的“恶意抹黑”,短时间内口碑便会大幅下降,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纰漏,从事情发生到事情结束,企业需要考虑,是否招聘专业的公关人士来提前针对所处行业的舆论做出应对方案。
以上是之前对于关停成本与公关方案的一些思考,距今已经较久,整体围绕创业项目前景评估展开。
提示:平台文章内容为个人当前观点,基于行业更新变迁/个人想法迭代等多重因素,不构成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