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通关单”暂缓一年执行
跨境电子商务新监管措施的放宽得到进一步明确。
5月25日,据了解,5月24日,海关总署发布了《海关总署办公厅关于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新监管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提出了新要求。
通知称,对于网上购物的保税模式,上海、杭州、宁波、郑州、广州、深圳、重庆、天津、福州、平潭等10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按原监管要求进行监管,无需核实通关单。对于保税模式和直购模式的化妆品、婴幼儿配方奶粉、医疗器械和特殊食品,不需要执行此前肯定列表中要求的首次进口许可、注册或备案要求。
根据通知,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新监管要求过渡期为一年,截止日期为2017年5月11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保税区和企业获悉,一些保税区官员和企业已接到有关部门关于暂停通关的口头通知。
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总经理徐平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证实,他已收到暂停通关的书面通知。
暂停通关表格
根据财政部4月8日公布的跨境电子零售进口货物清单要求,保税货物网上采购选择的货物,在进入“一线”时进行通关验证,在离开“二线”时免于通关验证。化妆品、医疗器械、特殊食品等货物首次进口需要办理首次进口许可、登记或备案。
在这方面,几家跨境电子商务公司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清关所需的资格和证书包括原产地证书、健康证书等。由于跨境电商公司的进货渠道比一般贸易更为复杂,无法完全提供相应的凭证。很多以经营为主的商品无法进入保税区。
首次进口许可、公司注册和备案的要求主要影响化妆品、婴儿配方奶粉、医疗设备和特殊食品。其中备案所需时间超过商品销售期限,企业无法提供部分证明。
上述两项监管要求出台后,很多跨境电商企业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包括化妆品、食品等主要商品无法进入保税区,无法补货,企业只能选择消耗原有库存,只能维持一到两个月。
因此,在此前部委对本地跨境电商的调查中,监管措施成为企业“吐槽”的主要方面,监管部门也承诺给予一定的缓冲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4月8日至4月15日的一周内,郑州、深圳、宁波和杭州的进口额分别比新政前下降了70%、61%、62%和65%。
监管政策的放松受到了企业的欢迎。河南某跨境电商企业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如果消耗掉原有库存,他的企业只能维持不到两个月,这个问题暂时得到解决。
一年缓冲什么?
至于一年的缓冲期,企业的问题是,一年后是否会执行原来的政策。或者能找到优化方法。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50人论坛轮值主席张宗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经过一年的适应期,即使企业继续执行原有的监管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大,企业已经有了很长的准备时间。而一年后,政策肯定已经优化了。
上述郑州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年将考虑在保税进口模式的基础上发展直购等多种模式,以应对新政的影响。
跨境电商公司网易也公开表示,将在缓冲期内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善,包括大量集中采购以降低商品成本、扩大商品类别、提前布局多种跨境电商模式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徐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在一年的缓冲期内,不仅监管措施得到优化,一些细节也需要调整,包括跨境电子商务新税制的税基、个人单限和年度限额的讨论和优化空,甚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任务也需要在今年明确,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一年时间紧迫,要完善运行机制管理,优化协调综合试验区”。徐平说。
很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在缓冲期内,要认真梳理跨境电商与一般贸易的关系,跨境电商到底是B2C还是B2B,是竞争性还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