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10试点城市或暂缓通关新政
跨境电子商务新政有望迎来新一轮调整。这一次,是新政中企业最“吐槽”的通关措施。
各种消息来源称,新的跨境电子商务税收政策正面临新一轮调整。具体措施是暂停在10个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实施新政策,要求在进入一线区域时提供通关文件,税率调整和肯定列表的相关规定保持不变。本办法有效期至2017年5月10日。
记者从当地保税区和跨境电商企业了解到,目前已有部分企业接到有关部门关于暂停通关措施的口头通知,但官方文件尚未发布,具体措辞以正式文件为主。
5月22日,河南保税物流中心管理委员会的一位官员也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上述政策调整信息,并评论道:“希望一年后能做一件适合我的新衣服”。
已收到有关部门的“口头通知”
当地一家保税区开发公司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他收到了相关通知,通知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通关措施的调整。但这份通知只是相关部门的口头通知,具体措辞要看官方文件,预计本周公布。
河南某跨境电商企业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这个信息应该是真实的,相关部门已经口头传递了消息。但在正式文件中,措施可能会更委婉一些,比如不要说暂停新政,而是会用“优化”这样的字眼。
当地自由贸易区管理委员会的一名官员表示,尚未收到书面或口头的政策调整通知,但他表示,政策“可能在这两天内发布”。
5月23日,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李中邦在第83期《经济月报》上表示,跨境电子商务新政做了一些微调,特别是检验检疫按照一般贸易签发通关单的规则进行了调整,暂停执行,推迟了一年的过渡期。他说,这个推迟了一年的过渡期,他也知道,“也是原河南省副省长张大伟四处奔走呼吁的结果”。
通关“放松”受到企业的欢迎
虽然仍有很多企业没有收到明确通知或看到官方文件,但这一调整信息无疑受到企业的欢迎。此前,记者在郑州保税区采访时,许多采用保税库存的跨境电商企业表示,由于采取通关措施,跨境电商企业经营的大量货物无法通过保税模式进入中国,库存无法补充,只能消耗一至两个月的原始库存。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50人论坛轮值主席张宗涛认为,即使企业在一年的适应期后继续实施通关措施,对企业的影响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大。而一年后,政策肯定有所改变或优化。
小红书郑州分公司负责人迪阿明告诉记者,相关的官方文件还没有看到。从目前的实际操作和现场执行情况来看,一线进区时仍然需要核实通关单。
迪阿明表示,企业仍然希望通关形式的优化并不意味着解决企业与监管的矛盾或缓解现状,而是在现有保税库存的基础上,通过通关形式的优化,成为模式创新的方向,最终使通关形式适用于跨境电子商务的贸易属性。
5月1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官网上发布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通关单政策说明》,其中提到清单中代码只有36%左右在“法定检验目录”中,需要通过通关单通关,其余无需通关单即可办理通关手续。
但记者发现,进口一次性卫生用品、进口化妆品、进口保健品、进口食品、进口液态奶、进口配方奶粉、进口服装均受到通关措施和备案制度的影响。这些产品在电商企业经营的商品中占有很大比重,也是很多采用保税库存模式的跨境电商行业的主要产品。
早期的研究催生了政策调整
多位商界领袖告诉记者,我相信此次政策调整与各部委对本地跨境电商情况的深入调查有关。
此前,5月6日,商务部外贸司带队,国家质检总局、财政部、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以及杭州、深圳、广州等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企业,在郑州与当地企业举行座谈会。会议主要以企业反馈为主,监管部门态度依然谨慎。但相关监管部门表示,新政可以优化,并提供相应的缓冲期,但没有具体说明如何优化,应该给多长的缓冲期。
参加研讨会的河南保税物流中心总经理徐平告诉记者,在研讨会上,监管部门、平台和企业达成了一些共识。会议认为,推出新政是为了支持行业发展,深化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改革,在政策和趋势上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实施过程和细则。一方面,新政没有充分吸收试点城市跨境电商前期的经验;另一方面,新政的制定包括一些没有参与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的监管部门。所以计划和实际情况有些偏差,也是几个方面沟通不畅造成的。
记者了解到,跨境电商企业认为,新政已经实施,不是过渡性政策,需要做的是优化和完善相应的流程,尤其是具体的实施方法和细则。企业的核心需求包括如何准确定义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政策既满足监管需求,又符合市场需求。
迪阿明表示,在之前的调查中,监管部门也了解了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模式,可以感觉到监管部门希望目前的跨境电商运营模式能够与现有监管模式相匹配,但企业意愿明确,旧的监管模式不适合监管新的业务格式,强行拉客的最终结果并不好。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赵平对记者表示,从以往的政策制定思路来看,监管部门对跨境电子商务和一般贸易的竞争力更强,因此应该将其置于相同的市场条件、竞争条件和监管方式下。其实跨境电商和一般贸易也是互补的,有共同发展的可能,所以跨境电商和一般贸易必须要准确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