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腾讯表露股份回购情况。1月3日,腾讯控股(00700.HK)公布通告,公司于2024年1月3日,经过集合竞价买卖回购336万股,回购金额10.02亿港元,最低成交价为292.4港元,最高成交价为301.4港元。通告显现,自普通决议案经过以来,该团体已回购约1.42亿股,占已刊行股份数目约1.47928%。据统计,2023年,腾讯控股回购金额达494.33亿港元,回购次数已超120次。前一日,阿里巴巴(NYSE:BABA,09988.HK)公布通告,表露2023年全年的股份回购情况。通告显现,停止2023年12月31的12个月时代,阿里以95亿美圆(约合群众币680亿元)回购了总计8.979亿股普通股(相当于1.122亿股美国存托股)。这些回购是按照公司的股份回购计划在美国市场和香港市场停止的。证券时报在报道中指出,在港股市场近来表示低迷的情况下,很多上市公司挑选大力回购。据统计,2023年,港股市场已有跨越200家公司实施回购。阿里:仍余117亿美圆回购额度阿里在通告中暗示,停止2023年12月31日止,阿里畅通的普通股为200亿股(相当于25亿股美国存托股)。相比于2022年12月31日的207亿股普通股(相当于26亿股美国存托股),曩昔12个月,在已经计入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下刊行的股份后,公司的畅通股经过股份回购计划净削减了3.3%。 停止2023年12月31日止,阿里巴巴在董事会授权的股份回购计划下仍余117亿美圆回购额度,有用期至2025年3月。未来阿里将在每个季度竣事后立即供给股份回购的最新信息。关于阿里的股份回购计划,其回购金额一向在扩大。据悉,早在2020年12月28日,阿里公布回购100亿美圆的美国存托股。2021年8月3日,阿里公布将回购范围扩大至150亿美圆。2022年3月22日,阿里公布继续扩大回购,将股份回购计划的范围由150亿美圆扩大至250亿美圆,回购将延续至2024年3月底。那时,阿里方面暗示,第二次扩大其股份回购范围,反应其对未来延续增加布满信心。此举亦创下中概股回购范围记载。2022年11月,阿里再次公布,将现有250亿美圆的股份回购计划,别的增加150亿美圆,并将有用期耽误至2025年3月底前。至此,阿里的股份回购计划扩大到400亿美圆。在国际本钱市场上,阿里巴巴一度是“中概股之光”,2020年曾创下8577亿美圆的市值顶峰,在全球市值榜上位居第六。2021年是阿里的分水岭,也是阿里相对“敏感期间”,比如平台经济反把持所带来的影响等,在这一年,阿里第一次扩大了原定的100亿美圆的美国存托股回购计划。停止1月3日开盘,阿里报74.740美圆/股,总市值1903.97亿美圆,相较于三年前的市值高位,阿里市值已跌超6600亿美圆。2023年11月,阿里公布2024财年第二财季(停止9月30日)财报,停止季度末,阿里团体的净现金为630亿美圆,自在现金流在曩昔12个月到达270亿美圆。阿里团体董事会主席蔡崇信说,“阿里处于为增加而投资的最好财政状态。”腾讯:2023年回购次数超120次腾讯也在频仍表露股份回购的通告,除上述1月3日的通告外,该公司还表露了百余次的股份回购通告。有媒体指出,腾讯日均回购金额在慢慢增加,从2022年8月底至2023年5月底,腾讯逐日回购金额约为3.5亿港元。自2023年6月以来,腾讯日均回购金额则提升到了4亿港元左右,进化成了“腾四亿”。从2023年12月22日起,腾讯将日均回购金额提升至10亿港元。 2022年下半年以来,腾讯港股股价延续下滑,2022年10月25日一度跌破200港元,创2017年3月以来新低,较2021年2月18日创下的775.5港元高点跌去74%,以后有所回温。2023年11月15日,腾讯公布第三季度财报显现,公司支出1546.3亿元,同比增加10%;净利润(Non-IFRS)449.2亿元,同比增加39%。在三季度电话会上,腾讯总裁刘炽平暗示,今朝市场上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根基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回购能够是提升股东回报更好的方式。停止开盘,腾讯控股报300.600港元/股,总市值2.85万亿港元。除上述阿里、腾讯外,Wind数据显现,小米也在1月3日经过集合竞价买卖回购330万股,回购金额4920.88万港元,近30日累计回购2810万股,累计回购金额4.25亿港元。证券时报在报道中指出,从现真相况来看,陪伴着港股逐年下跌,上市公司回购金额范围呈逐年上升的趋向。2023年,港股市场回购范围再创历史新高,超1200亿港元,腾讯控股、友邦保险和汇丰控股等则是其中的“主力军”。华西证券在2023年12月的研报中指出,“回购潮”多出现在市场底部期间。当市场处于低位,公司回购股份是为向市场传递公司代价被低估的信号,彰显对公司的信心,有助于提振市场情感。自2023年5月份以来,回购金额出现明显幅度上涨且延续位于高位,开释积极信号。从具体数据来看,近三个月回购金额均在100亿港元以上明显高于历史年份每月均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