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贸易洞察 丨作者 / 刘润 整理 / 蕉皮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650篇原创文章前段时候,一个词忽然风行:中台。一夜之间,特别是互联网圈的朋友们几近都在谈“中台”,似乎都要实施“中台计谋”。“中台”,似乎被视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说真话,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感觉有些“为难”,因而这个话题临时搁下了。直到比来,我起头心平气和地澹然接管这件事。也感觉“中台”对一些公司和创业者来说是件好事。所以决议聊聊“中台”。
— 1 —
大约在今年年中的时辰,“中台”的概念忽然爆火。但实在早在2015年,马云就提出过这个概念。马云那时去芬兰参访一家叫Supercell的游戏公司,深受启发。这家公司的员工不到200人,但一年利润却有惊人的15亿美金,均匀每人的产值高达750万美圆。而每一个开辟游戏的小团队,只要六七人。这么小的团队,这么强大的才能,赚这么多的钱,怎样做到的?一个很重要的缘由,是Supercell把开辟游献ㄐ那些大量反复的工作整理出来,酿成同一的工具供给给一切人。这些工具里面就包括通用的游戏素材,游戏算法等等,一套工具,能支持一切团队,开辟速度快,工作效力高。这样的治理和合作方式,就算是一种“中台”。马云,深受启发。未几以后,阿里就肯定了“中台计谋”,要搭建“数据中台”,把底层的用户数据、买卖数据等等全数买通。这些数据可以联动同享,把这些数据同一放到一个平台,可以支持指导其他营业。实在不可是阿里,各大互联网巨头都有自己的“中台计谋”。阿里搭建“数据中台”,腾讯搭建“技术中台”,头条搭建“直播中台”。京东、美团、滴滴等等公司也都在推行自己的“中台”。强大的中台会把工作中反复环节抽取出来,避免每次自力开辟的资本和时候浪费,这样前真个工作就变“轻”了,工作效力,会有质的提升。一时之间,不管圈内圈外,都风行一句话,“大中台,小前台。”每个公司,似乎都在研讨和开辟中台。
— 2 —
这样看来,“中台”还真是个好工具。但我为什么一路头还是会感觉有些“不舒服”,甚至是略感“为难”呢?像开首说的,看见人们追逐新概念,把中台当做点穴术和殊效药的趋之若鹜,有些不习惯。除此之外,“中台”这个词虽然是比来才风行,但实在“中台”的焦点逻辑和做法,在软件时代就已经有了。只是阿谁时代,我们做得并欠好。---1998年,我大学结业后,加入北京一家IT公司,处置软件开辟。那时我介入开辟办公自动化的OA系统,销售就拿着这些系统去找买家。销售偶然会过度许诺,客户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销售说这个我们能做,阿谁我们也能做...客户也就说这个我想改,阿谁我也想改...“这里的标志改成我们公司的logo可以吗?““固然可以,必定能改。”“这个界面我感觉欠都雅,改成阿谁气概能办获得吗?”“固然可以,没有题目。”“这个功用我感觉欠好用,不如改成这样这样吧?”“固然能改,什么都能改。”所以我们最常做的不是开辟软件,而是按照客户“变态”的本性化需求开辟定制化软件。所以我上班的地址也经常不是自己的公司,而是进驻客户的公司。客户是什么都要改。左右改,高低改,横着改,竖着改,改了个底朝天,还要我们改。太疾苦了。全部IT行业,也几近被这类“在理取闹”熬煎。所以我们都有一个胡想,能不能搭建一个像明天“中台”一样的工具。你一向要改来改去,大部分不就是要改前端吗?那我们就做一个“中台”,把反复的工作同一化行不可?那时IT业把这些“笼统的,能复用的工具”起的名字不叫“中台”,叫“中心件”。所以很多公司都起头做中心件,希望可以进步软件开辟的效力。可是,可是,最初很少有公司可以成功。由于中国公司的定制化需务实在是太“狠恶”,太“残暴”了……究竟上是很多中心件都做欠好,大量做中心件的公司起来一批,倒下一批。又起来一批,又倒下一批。正由于如此,中国某种水平上错失了全部软件行业和软件生态。虽然有很多软件园区,软件大道,可是中国的软件公司,没几家由于软件做得好而上市的。用友、金蝶、东软等属于少有的成功公司。可是这些公司加在一路的市值,能够都不如金山一家公司高。金山也是软件公司,最初却是靠游戏营业才上市的。所以现在当我再听到“中台”,看见大师追逐这个“概念”时,居然有点手足无措,有些为难。
— 3 —
那我为什么比来又心平气和接管这件事?感觉“中台”是一件好事?由于想起一次去参访企业的履历。那时为了弄大白为什么中国公司做欠好“中心件”,我们特地去了能够是全天下最好的“中心件”公司SAP去交换。他们不帮客户做定制,只是把那些能够分歧的地方,做成了一个个插件,做成无数标准的模块。他们就是IT界的乐高。我问,为什么你们就能做得好?他说,由于在美国,治理这件工作是标准化的。既然治理标准化,工具怎样能够不标准化?再想起这句话,醍醐灌顶。曩昔40年,我们的GDP高速增加,甚至一段时候10%以上。阿谁时代,企业之间的合作,是“谁抢的快”之争。抢得快的,多拿一些;抢得慢的,少拿一些。满地黄金,不是你的就是我的。所以,是捉住机遇的才能更重要,还是提升内部治理更重要?固然是捉住机遇更重要。阿谁时代,也没人真的关注治理。所以那时很多公司装软件,不是真的为了提升治理效力。装软件,更多是为了“赶时兴”,为了都雅。而在美国,发财国家,GDP增速很陡峭,只要2%左右,没那末多机遇了,靠什么提升自己?只要提升治理效力。在“向治理要效益”的阶段,“中心件”,“中台”,就会发挥庞大的代价。所以在明天,越来越多人关注“中台”,也说明大师起头关注流程,关注工具,关注方式,关注治理效力,看得更久远了。想想也是一件好事。
最初的话
所以,这件让我为难的工作,明天终究能拿出来聊聊了……但我最初,还是想多说几句。阿里、腾讯等等之所以能做中台,是由于他们已经是一家成熟的至公司了。有完善的治理制度,部分协同合作也很高效。明天,他们希望能用工具,进一步进步工作的效力。制度和流程是第一步,中台是第二步。明天我们聊完中台,中台很好,能够否是就要立即冲上去,起头实施“中台计谋”?一定。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治理这件工作,连流程都还没有。重要而且重要的,是把最有用的打法肯定下来,明白治理制度。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之前有家公司,经营很是糟糕,最初卖给了一家日本公司。日本人接手后,经营几个月业绩日新月异。大师感觉很奇异,就问,你们到底做对了什么?吃了什么药?日本公司回答,什么都没干。我们只不外把这家公司曩昔制定的流程,严酷履行了而已。这是风趣的故事,更是风趣的寓言。先走好第一步。假如第一步没有走好,就自觉走第二步,能够会摔得很惨。不但学不会,能够还会把自己学死。“中台”是一剂良药,一壶好酒。只是,好药尚且看疗效,好酒也要胜酒力。实事求是,万万谨慎。-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