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数据模型(用户分析/运营/增长常用分析模型汇总)

vikingbobo
vikingbobo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31 浏览

运营数据模型(用户分析/运营/增长常用分析模型汇总)

用户分析/运营/增长常用分析模型汇总

运营数据模型(用户分析/运营/增长常用分析模型汇总)

为什么要做一份这样没有任何深度的汇总呢,俗话说:“有病治病,没病强身”,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当字典用,看书或查资料时碰到不认识的简称,可以直接查。二是当索引用,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用来找找指导原则,也许就能够灵光一闪。话不多说,下面是详细内容。

•O: Objective, 目标,业务、产品、或者功能存在的目的是什么?能够解决用户的什么问题?满足用户的什么需求?

•S: Strategy, 策略,目标清楚之后,为了达成目标应该当采取的各种策略。

•M: Measure, 度量,用于衡量策略是否有效,反映目标的达成情况。•用于目标策略的拆解及衡量

•选定目标时需要注意的四个原则

•切实可行(Doable),易于理解(Understandable),可干预可管理(Manageable),正向有益的(Beneficial)

•注意与smart原则相区别

•User Journey Map

•梳理用户旅程地图,锚定数据规划的目标对象。

•电商领域常用的一种业务模型,用于对用户的分层,若分为高中低三个价值层,用户的综合价值有27种分层,若分为高低两层,则有8种分层。

•Recency, 用户最近一次消费距离现在的时间,最近一次消费距离现在越近的用户,价值越大。

•Frequency, 消费频率,用户在统计周期内购买商品的次数。经常购买的用户,也就是熟客,其价值肯定比偶尔购买的用户具有的价值大。

•Monetary, 消费金额,指用户在统计周期内消费的总金额,它体现了消费者为企业创利多少。消费越多的用户,其具有的价值越大。

•影响力、信心指数、难易程度,用于量化各页面核心指标的表现,评估优先级,选出合适的流转节点。主要会用到I因子和C因子。

•I因子(Impact),指对关键结果影响力的大小。页面的浏览用户数越多,产生的影响范围越大;

•C因子(Confidence),指对关键结果的信心指数。页面质量越高,页面行为对关键结果的信心指数就越高。

•Landing page Influence Functions for Tests,

针对网站A/B测试的优化而提出的模型,通过分析影响落地页转化的因素,找到落地页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方式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以此大幅提升落地页的转化率。

•打造黄金落地页的核心六元素:

•价值主张(valueproposition),转化动力等于收益感知减去成本感知,如果产品传递的价值使用户感知到的收益超过了成本,那么用户的转化动力就会更强。

•相关性(Relevance),如何传达产品价值与用户需求的关联度?

•清晰度(Clarity),产品价值的传达清晰吗?用户能明确知道自己能得到什么吗?

•紧迫度(Urgency),展现时效性、稀缺性,能够使用户立即行动。

•分散度(Distraction),保持用户专注,减少分散用户注意力的元素。

•焦虑程度(Anxiety),如何减少用户焦虑与顾忌。

•用来衡量用户体验,比较宏观

•P:pageview, 页面浏览量

•U:uptime,响应时间

•L:latency,延迟•S: Seven days active user, 7天活跃用户数•E:Earning, 收益

•净推荐值(net promoter score),又称为净促进者得分或口碑,是一种计量某个用户将会向其他人推荐某个企业或服务的可能性的指数,衡量用户忠诚度的指标,也可以用来帮助企业区分不良利润和良性利润。通过问卷调查获得。

•NPS=(推荐者数/总样本数)* 100% - (贬损者数/总样本数)*100%,区间为-100% ~ 100%

•9~10分,是产品的忠实用户,他们会继续使用或购买产品,并愿意将产品推荐给其他人

•7~8分,对产品满意但不热心的用户,几乎不会向其他人推荐产品,并且有可能被竞争对手轻易拉拢

•0~6分,产品的不满意用户,对产品不满甚至气愤,可能在朋友和同事面前讲产品的坏话,并组织身边的朋友使用产品。

•用来衡量用户体验,更加微观具体•H:happiness,用户的态度和满意度,通过NPS(net promoter score,净推荐值)问卷来完成,问用户"你是否愿意把我们的产品推荐给朋友"

•E:Engagement,用户的活跃度和参与度,比如使用频次、黏度、访问深度。

•A:Adoption, 用户接受版本、各个功能的情况。产品、版本、功能使用人数占比来衡量用户的接受程度。

•R:Retention, 产品的留存,分析用户是不是持续的、反复的使用产品。

•T:Task success,衡量关键任务的完成状况。

阶段

用户特征

引入期

不熟悉产品,摸索中

成长期

熟悉产品,信任产品

成熟期

使用频繁,认同产品

休眠期

依赖度降低,频次下降

流失期

产生不满,长时间不用

•用户增长分层模型

运营数据模型(用户分析/运营/增长常用分析模型汇总)

•Acquisition, 用户获取

•Activation, 用户激活

•Retention, 用户留存

•Revenue, 用户变现

•Referral, 用户推荐

•上述用户增长分层模型的升级版,应对流量见顶的成熟产品

•Retention, 用户留存

•Activation, 用户激活

•Revenue, 用户变现

•Referral, 用户推荐

•Acquisition, 用户获取

•用于用户分层

•Awareness,认知

•Interest,兴趣

•Purchase,购买

•Loyalty,忠诚

•用于用户分层,不同业务的划分方式不同

•示例1:新用户激活、普通用户、付费用户、活跃用户、粉丝用户

•示例2:顶级大V、细分行业领袖、核心用户、普通用户

•用于用户分层

•接触

•认知

•体验

•使用

•习惯

•上瘾

•第三代消费行为模型,前两代是AIDMA,AISAS

•S,Sense,互相感知,建立全网触点,利用社交网络、LBS服务、电商平台、公众号、自媒体平台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让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感知无处不在。

•I,Interest&Interactivate, 产生兴趣,形成互动。形成互动不仅取决于触点的多少,而且取决于互动的方式、话题、内容和关系,即参与感。KOL分享内容和直播带货都是一种互动的形式,把冷冰冰的广告和产品变成高质量的参与和体验。

•C, Connect&Communicate, 建立连接,形成互动沟通。利用一切可以触达用户的互联网渠道保持和用户的沟通。

•A,Action, 行动购买,包括电商网站、微信群、微博、直播平台等。

•S,Share,用户乐于分享对优秀产品的体验,分享的动机可以是自愿的,也可以是利诱的。

以上是从两本书中收集来的一些用户分析/运营/增长相关的模型或者原则,只是最基本的入门概念,适合当速查表用,希望有一点点帮助。

至于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些概念,是一件很复杂很困难的事。需要将这些概念适配到自己所在的业务,甚至根据自己的业务情况进行一些修改,这都需要很多的实践经验和思考。在书中也提供了很多实例,更进一步的学习请参考原书,更推荐参考资料[1]。

[1] 《用户行为分析:如何用数据驱动增长》张溪梦,邢昊

[2] 《决胜精细化运营》李维鑫

运营数据模型(用户分析/运营/增长常用分析模型汇总)

发布于 2024-01-16 23:40

免责声明:

本文由 vikingbobo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5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