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运营包括什么内容(安全运营到底讲什么?)
安全运营到底讲什么?

当前,很多企业、厂商以及大V都在大谈特谈安全运营,但是当问到安全运营是什么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甩出一张张所谓的安全运营架构图、安全运营舆情图,亦或是安全服务及产品全家桶,完全不考虑大家所在场景、所在行业、所在运行环境,这就造成安全运营概念一出,大家争先恐后的出自己的安全运营体系和安全运营架构图,但是没有一个能真正讲明白安全运营到底要做啥?要如何落地到实际生产环境中?
大家所说的安全运营,无非就是把安全服务一大类(渗透测试、攻防演练、专项测试服务、安全运维、漏洞扫描、基线检查、等保评估、风险评估)全给你囊括进来,安全产品(防火墙、DDOS、IPS、web应用防火墙、动态防御系统、态势感知、全流量、HIDS、EDR、VPN、网闸、防病毒、沙箱、漏扫)等一系列全部囊括其中,顶多再把安全服务融合到产品运维当中,勉强称之为安全运营。但是成熟的互联网公司、银行、电力等企业都有不同类型、不同种类、不同厂家对其进行技术支撑,导致大家听到安全运营就会认为是不是就是把你的全家桶拿出来,拼凑出来后就形成了安全运营。这也是安全运营概念推出来,大家都对齐不感冒或者提不起兴趣的原因,因为没有深入进生产或者运行场景中,实际与理想脱节,当然不会为其"大饼"而买单或认同。
安全运营,本质上就是在生产环境或生产业务中,在日常安全管控及企业运行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这是个持续的过程。运营就是让业务跑起来无忧,让数据跑起来无滥,实现数据精准管理、业务持续运行并能抵抗威胁、管理日趋成熟、决策更精细、战术更清晰。但是这种运营标准往往不遂人愿,因为什么?因为懂业务的人不懂安全、懂安全的不懂业务,双方无法对安全达成一致,造成安全管控总是差强人意。在这方面,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当安全人员面对业务人员的无奈,业务人员面对安全人员的微词,尴尬又无力,大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都认为双方是在给自己工作加码,并不能很好的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问题继续上升到领导层面,最终就形成了有始无终的结局。
安全运营,个人认为应该是一个"先治内,再治外,相融合"的过程,先掌握自身安全有什么优势、存在什么问题、面临什么挑战,再看看外部好的案例,定机制、定管理、定人员、定技术,管理向下、技术向上才能很好的运行起来,再去寻找管理与技术的平衡点。安全运营最终理想大胆的猜测一下,就是管理上达到上下一致,技术上可驱动并持续演进,风险可持续管控,威胁可观可控可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