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构思的筛选
筛选的目的
新产品创意的筛选是运用一系列评价标准,对各种构思进行比较判断,从中找出最有希望的创意的过程。
(1)权衡各个创意的费用、潜在效益和风险,尽早发现和放弃不良创意,找出有可能成功的创意,在筛选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误舍和误用。
(2)筛选的过程有利于对原有创意做出修改和完善。
(3)筛选可以促进跨职能的联系与交流。对不同的创意进行评分时,评价者都要讲述自己的评判标准和理由。
筛选的原则
(1)可行性原则。这是新产品创意必须首先满足的标准,即新产品创意必须在技术上、经济上、政策法律上是可行的。
(2)效益性原则。对新产品创意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对市场潜力、资金收益率、赢利率等做出判断,看新的创意能否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3)适应性原则。新产品创意必须与企业现有的研究开发力量、生产力量、销售力量以及顾客需求相适应,与企业长期目标一致,适应性是新产品创意顺利实施的保障。
筛选工作程序
(1)成立筛选小组
创意的筛选如果由一个人进行,则其主观失误的可能性很大。通过建立或临时成立筛选小组,可以有效地降低决策的失误。小组成员由营销、财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在人选上,不仅要考虑各自所代表的部门,还要考虑其评分能力和性格特征,使筛选人员做到性格互补,这样有利于筛选的科学性。有些企业在考察评价人员的评分能力时,首先对评分人员进行筛选,即将所有应选人员的评分进行平均,去掉那些评分过低的人员。除非是小型企业,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及提出构思的人员最好避免参与构思筛选,以免他们的发言左右其他人的思想。评分人员的选择须谨慎,这将直接关系到新产品开发的成败。
(2)经验筛选
由筛选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创意是否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生产技术、财务能力、销售能力相适应,去掉明显与企业实力不一致的创意,剩下的再进行下一步的筛选。
(3)精确筛选
指利用评分模型对初筛留下的构思进行评分筛选。评分模型筛选具有各种评分模式,但无论何种类型的评分模型都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评分因素、评分等级、权重及评分人员。评分因素是指影响新产品开发成功的各主要因素。如企业的研究能力、财务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原材料的采购能力、市场潜力、竞争状况及企业形象等。
评分等级即对各评价因素进行量化,如对企业研究能力的评价可采用等级分数来描述:7分表示研究能力最强,1分表示研究能力最弱,界于强弱之间则分别用6分至2分表示。评分等级是评价人员乐于使用但又不易度量的要素。权重的应用不仅限于评价因素,对每位评分人员也须加权。权重对评分结果影响很大,但权重的确定却很难有科学的依据。需要评价人员对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客观、深入地研究。筛选人员依据评分模式对各构思加权计分,再依据其分值选出下一步开发的对象。
4.评分模型
(1)相对指数评分法。这种模型以直观判断为基础,根据经验确定一些评价因素与评分等级来对构思进行筛选。通常确立的项目包括产品质量目标、企业的技术能力、生产能力、销售能力、竞争状况、市场潜力及利润率等,然后根据各评价因素重要程度的不同对各评价因素赋予不同权重,再将各因素的评分与权重相乘,最后将这些乘积相加得到构思的总分。各企业可根据产品类型、企业规模等的差别确定不同的评价因素,评价因素可多可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模型中的相对适应能力是指通过构思筛选者的经验,来评定该构思对各评价因素的相对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强则开发风险小。
(2)多设想(或方案)加权评分法。此法适用于新产品构思较少的情况,具体做法是按市场机会(市场吸引力)与企业的优势(开发实力与专长)两大评价项目进行多因素全面考虑,并从中找出最具优势的新产品构思。对于市场吸引力、企业的开发实力与专长这两个评价项目,通常要细分为若干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赋予不同权重。在具体评价时,由评价人员根据经验评分,从“最好”至“最差”分为五个等级,定为5分至1分,将每一评分乘以该因素的权重就得到该因素的分值,最后将各因素的分值相加。
(3)市场营销系数评价模型。市场营销系数法是一种多因素、较全面的评价方法。它先根据企业规模、产品类型、竞争状况等具体情况确定影响新产品开发的一些主要因素,再将各要因分别细分为若干具体要素,并用概率加权的方法将其还原为复合系数,即得市场营销系数,然后根据市场营销系数的大小来判别新产品成功的可能性,由此确定各构思方案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