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商业的发展现状
连锁商业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许多流通企业积极采用连锁经营方式,来增加市场竞争力,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连锁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如上海华联超市公司已拥有380多家门店,列全国规模、销售、 利润三个第一。我省连锁商业发展也较快,连锁商业遍及百货、食品、蔬菜等多种行业。据统计,到1998年底,全省已有258家连锁企业,1825 家连锁门店。杭州市区有连锁企业30家,连锁门店412家,98 年销售额达16亿元,比上年增长33 %。 其中全省最大杭州金龙超市公司拥有门店25个,年销售额3.24亿元,同比增长83.1%。宁波市有连锁企业37家,连锁门店346个,98年销售额为 21亿元。在短短的几年中, 有的连锁企业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采用了计算机管理,建立了配送中心,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杭州金龙超市公司和宁波南大超市公司发展势头较好。但从整体上看,我省连锁商业发展也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
1.连锁企业数量太多,规模太小。
有关资料表明,全国平均每家连锁企业拥有门店仅14家,我省仅7家。杭州市和宁波市分别为14家和9家,连锁企业平均销售额杭州市和宁波市分别为5300万元和5700元。有的连锁企业销售额不足2000万元。即使全省最大连锁企业金龙超市公司也仅3.24亿。这与发达国家相比,连锁企业在拥有门店数和销售额上差距很大。而发达国家一般的连锁企业也有数百家,著名企业有上千家和上万家。销售额多以百亿美元计,大得实在令人吃惊。如世界著名的连锁企业沃尔玛98年底在全球拥有2943多家连锁门店,几千亿美元销售额。麦当劳肯得鸡、比萨等餐饮连锁门店有几千上万家。根据日本连锁经营发展经验来看,门店数要达到3000家以上,才能形成连锁配送规模效益。而我国连锁企业大多数经营规模偏小,没有真正形成规模经营。如杭州市商业局下属企业解百、百大、金龙、友副、蔬菜、食品等公司都各自开办了连锁企业,加上其他系统开办连锁企业,杭州仅130 万人口城市,有30家连锁企业。由于许多企业自身条件不具备,盲目上马,结果开办几年,亏损累累,只得清理停办或被别人兼并。如省供销社兴合超市被金龙兼并,市食品公司“菜篮子”连锁超市已清理停办。总之,目前,连锁商业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经营分散,集中配套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2.连锁经营类型单一。
连锁经营一般可分为直营连锁,特许连锁和自愿连锁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在发达国家都有比较成功的范例。有的连锁企业对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连锁方式。而我省目前发展的连锁商业,多大是采用直营连锁,大多数门店都由总部投资和租用。如杭州市金龙和宁波南大超市基本上都由总部投资,门店由总部租用。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连锁企业本身产权制度并不十分明确的前提下,门店的产权关系更不够清晰。由于门店的职工切身利益联系不紧密,致使他们积极性不高,多数门店经营效益低下。这样单一的连锁方式,不利于调动门店的积极性,集中性和灵活性没有更好的有机结合。
3.连锁经营类别单一。
国外连锁商业的发展涉及到各个行业。如百货、食品、蔬菜、餐饮、服务、制造、生产资料等多个行业。而我国目前连锁经营类别大多是千篇一律的百货业。在餐饮、服务、制造等行业发展连锁经营的很少。而国外许多连锁企业是利用名牌效应或企业知名度发展起来的,其经营范围涉及到市场的方方面面,即使是单一品种,也要利用其品牌效应,千方百计把生意做大。如美国规模第二大的比萨连锁店,生产一种叫比萨饼,在全世界拥有10000多家分店,10 多亿美元资产。又如香港金利莱、美国哈曼顿等服装连锁店。在我国也有许多名牌和知名企业,没有利用名牌效应来发展连锁企业。
4.连锁经营管理不规范。
组织形式的联合化和标准化是连锁经营的前提条件。只有对门店实行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经营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服务规范,才能体现连锁经营的优势。如果只有相同的店名店貌而没有标准化的商品和服务,那就是“连而不锁”,“形似神不似”。我省目前的连锁经营注重于形式,仅仅在店名装修,开架售货上实行统一,而管理上则仍然沿袭单店的操作模式。在商品配送,信息管理等方面都没有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