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商品论的主体理论

玩不转抖音
玩不转抖音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4 浏览

 劳动商品论的主体理论

劳动力与劳动的关系

  劳动力与劳动的内涵关系。劳动力与劳动既有严格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劳动力是人创造使用价值时所运用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内在的聚合状态);劳动是人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时所发挥的体力与智力活动(外在的流动状态)。劳动力的大小决定于先天和后天、主观与客观等多种因素,在先天因素近似相同的条件下主要决定于后天的劳动学习和劳动实践,而衡量劳动力大小的标准还只能是劳动者的劳动。这就是说,劳动不仅是劳动力的使用和耗费过程,而且是劳动力的表现和量度过程。一个人具有多大的劳动力,就能够支付出多大量的劳动;反之,一个人能够支付出多大量的劳动,就具有多大的劳动力。劳动力是潜在的劳动,劳动是显现的劳动力,两者的内涵和外延不同,但其表现形式相同。

  劳动力与劳动的商品关系。以斯密和李嘉图为首的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并且劳动是商品(资本主义手工业条件)。而马克思首先发现和证明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包含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二重性,为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建立奠定基础。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抽象)人类劳动,劳动力(非劳动)是商品(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条件)。当代国内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劳动力是主体性商品;而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劳动是主体性商品。

  劳动力与劳动的价值关系。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的价值即人的劳动的价值,就是人的具体劳动中所包含的抽象的人类劳动;劳动的价值量,决定于个别私人劳动中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与劳动力的表现形式相同,但两者价值量的大小却可以不同。   

生产和再生产的实现

  现代社会生产分为三大部类。第一部类(Ⅰ)为实物性生产资料的生产,第二部类(Ⅱ)为实物性生活资料的生产,第三部类(Ⅲ)为劳务生产(包括精神生产)。第三部类(Ⅲ)又可分为两大方面:为生产服务的劳务生产与为生活服务的劳务生产,其中为生产服务的劳务称之为生产性劳务,为生活服务的劳务称之为生活性劳务,以区别于第一部类(Ⅰ)的实物性生产资料与第二部类(Ⅱ)的实物性生活资料。

  三大部类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简单再生产的第一个条件表示第一部类的劳务性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及剩余价值三者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与第三部类不变资本中实物性生产资料的价值之和。第二个条件表示第二部类全部产品中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务的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三部类全部产品中实物性生活资料的价值之和。

  三大部类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扩大再生产的第一个实现条件表示第一部类的劳务性不变资本及其追加值、可变资本及其追加值与企业家个人消费(或社会公共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与第三部类不变资本及其追加值中实物性生产资料的价值之和。第二个实现条件表示第二部类不变资本及其追加值、可变资本及其追加值与企业家个人消费(或社会公共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中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务的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三部类不变资本及其追加值、可变资本及其追加值与企业家个人消费(或社会公共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中实物性生活资料的价值之和。   

产权的社会化与劳动的解放

  在传统的封闭式所有制中,每一个劳动者都只和所有者进行买卖,而他们相互之间却不发生交换关系。劳动和所有权之间的这个买卖,是所有权购买劳动,支付劳动价格,从而支配劳动,所有权是生产的主体。这个买卖的双方,一方只买不卖,他方只卖不买;一方掌握的是稀缺要素,他方拥有的却为过剩要素,这种买卖只能是不平等或不等价的交换。而在现代的开放式产权制度中,不再是每一个劳动者分别和所有者进行买卖,而是相反地由作为劳动(经营,经营也是劳动)主体的公司分别和许多所有者进行买卖,同时劳动者相互之间也进行交换。

  上述现代产权制度中的两种买卖或交换分开为前后两个独立的过程。前一个过程:原来是所有权购买劳动,支付劳动价格,在产权社会化的条件下将转变为劳动(经营)购买产权即财产的占有、支配和使用权,支付产权价格,从而支配产权,劳动 (经营)成为生产的主体,这种买卖是产权的等价交换。后一个过程就是在包括经理、专家、职员和工人等在内的劳动者之间实现没有所有者参与的劳动等价交换,这是在他自由选择和市场对他们选择而就业的基础上,依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进行的交换,即劳动平等、报酬平等得以实现的形式,是劳动不等价交换的否定。

  概而言之,在产品和劳动社会化基础上实现财产权利社会化,才能形成现代新型市场经济体系及新型企业制度和政府职能,才能导致劳动者——人的解放和获得才能、个性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劳动平等、报酬平等,社会公平和高度效率统一(包含共同富裕,即有先富后富和富裕程度不同的共同富裕)等进步人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的实现,这也就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发布于 2023-01-04 16:28

免责声明:

本文由 玩不转抖音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推荐内容

什么是劳动商品论
劳动商品论的 现实问题
劳动商品论的基本观点
劳动商品论的主体理论
劳动商品论的研究个论
劳动商品论的意义
劳动商品论的争论
火鲤鱼 © 2025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