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寻租产生原因
根据寻租理论,寻租活动发生至少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未被界定的公共领域——“租”的存在,二是要看取得租金的难易程度。
一、未被界定的公共领域——“租”的存在
以布坎南、塔洛克为首的寻租理论的公共选择学派认为,租金是政府干预和管制的结果,政府的干预与管制导致社会资源配置链条中出现的“公共领域”,于是通过非生产性手段对“公共领域”租金流攫取的寻租活动便会随影而至。产权理论则认为产权关系的模糊性才是产生租的深层根源,而政府干预和管制不过是产权关系模糊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已,如果产权关系不明晰,公共区域太大,交易成本很高,人们会发现争取公共领域的利益比进行生产活动更有利可图,寻租问题便出现了。
就审计而言,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也即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条件下(包括审计市场),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过度干预,地区分割造成的垄断,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混乱以及产权关系不明晰等情况构成了我国审计租金的来源。
1.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造选择了一种渐进的方式,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变型的过渡时期中,必然存在着一个双重体制并存的阶段,由于“双轨”体制的并存,形成了双轨价差、利差等政策差,从而产生了巨额的租金以及为获取租金而展开的寻租活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改制就明显带有 “双轨”的特征,从80年代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分别隶属于财政部和审计机关,到1995年中国注册审计师协会与原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直至目前对全国6千多家事务所进行脱钩改制,就明显带有“双轨”的痕迹。现在脱钩改制以后,会计师事务所尽管已完成与原挂靠单位形式上的脱钩,但其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切断,这就为会计师事务所寻租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2.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过度干预也为审计寻租提供了可能。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干预表现在政府某些部门通过行政指令或暗示划定注册会计师承揽业务的范围,造成行业垄断如国有企业审计、上市公司审计、金融企业审计就是交由某些审计单位完成。再比如,在证券市场上,早期的对事务所的区别对待表现在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上。从1992年开始,证监会和财政部或审计署根据事务所的规模,经营情况等指标来决定哪些事务所具备期货业务审计资格,在当时,那些获得期货业务审计资格的事务所谁能保证他们在获得此资格的时候没有进行寻租呢?
3.审计市场的地区分割造成的垄断为审计寻租提供了可能。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大量的上市公司选择了本地的事务所为其提供审计服务,审计市场存在地区分割的现象。正如产品市场的地区分割削弱了市场的竞争程度一样,审计市场的地区分割也造成了审计行业的垄断,从而为审计寻租提供了可能。在大部分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地方政府控制着主要的股权,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这些地方政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本地事务所,而外地事务所要想进入到本地区执业,寻租便是一种便利的途径。
4.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混乱也为审计寻租提供了可能。一些事务所为了能够承揽到业务通过低价揽客、削价竞争等方式寻租使社会既得经济利益从其他主体转向自己。
5.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为审计寻租提供了现实可能。由于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不清,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并为得到实际的分离,审计委托人同时又是企业的经营者,客观上为审计人员通过向被审单位给“回扣”,与被审单位管理层合谋等方式来获取租金提供了现实可能。
二、取得租金的难易程度
1.通过审计寻租可以获得巨额的租金收益。这里的租金不仅包括审计收费,还包括事务所通过寻租与被审单位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如提供管理咨询、代理记账等所获得的收益。会计师事务所之所以愿意以低价、削价、给予被审单位“回扣”等方式招揽业务,并不是对被审单位的施舍,而是通过这些方式能为日后取得管理咨询、代理记账等业务作准备,而且通过这些方式还可能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为日后取得垄断租金作准备。
2.审计寻租的成本偏低也是审计寻租活动发生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采取的是有限责任的形式,这种形式的事务所在受到民事起诉的时候,只需要承担有限民事赔偿责任,成本较低。再加上政府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不力,处罚不严也使得审计寻租成本偏低。
3.审计人员的道德品行也是审计寻租活动发生的原因。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社会诚信基础不完善,人们不怕不道德,怕的是受到刑事惩罚,而将道德约束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客观上助长了他们的寻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