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百舸争流,四大天王即将齐聚港股

xhui224
xhui224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0 浏览

互联网医疗百舸争流,四大天王即将齐聚港股

近日有消息称,由微医集团分拆出的数字医疗平台微医控股完成了超过4亿美元Pre-IPO融资,在红杉资本、千禧资本等机构的助力下,最快会在本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很可能会成为继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后的数字健康赛道明星,登录港股市场。纵观国内互联网医疗行业真可谓群雄并起,风起云涌,市场呈现喷火式增长。

有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互联网医疗用户超过6.6亿人,月活用户峰值超过6000万,行业市场规模近2000亿元,较2022年增长了46.7%,达到2022年来最快增速。线上医疗细分领域众多,其中预约挂号、在线问诊以及医药电商的渗透率最高,月活用户均超过千万。此外,互联网+医保、疾病管理、患者管理、医学教育、医疗AI服务等也在快速发展。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医疗咨询和服务突破时空方便快捷,提升了人们的使用需求,并逐步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目前行业内已然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第一阵营:大型互联网企业如腾讯、阿里、京东、百度等

互联网巨头们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他们以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及流量优势,将内部孵化、投资、并购、结盟等形式发挥的淋漓尽致,为互联网+医疗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腾讯从2022年就开始涉足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投资了丁香园、微医等公司­;2022年投资数量创新高,包括对医渡云、森亿智能、太美医疗科技、水滴互动、老百姓大药房等15起投资,覆盖了医疗大数据、医疗服务平台、医疗器械、细胞测序、医美、药品零售等领域,可谓是复杂繁多,买下行业半壁江山。

在自建医疗平台层面,腾讯从2022年就已经筹备布局。几年前腾讯曾推出腾爱医生,却因无法有效商业化而在19年黯然离场,网站、公众号以及手机APP全面下线。之后腾讯进行了布局调整,深入应用端推出了以在线导诊问诊业务为主的微信智慧医院,上线了医学领域的AI产品,包括利用医疗大数据、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AI技术的辅诊产品腾讯觅影,以及基于大数据和AI算法模型对疾病预判的腾讯睿知;其他产品如腾讯医典、电子社保卡等也在发展完善中。

阿里健康业务主要集中在医药电商、新零售、消费医疗、智慧医疗等领域,依托阿里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物流、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方面的优势,借壳上市后不断扩展业务。2022年,阿里巴巴携云锋基金13.3亿港元入股21世纪,改名为阿里健康;时隔一年,阿里健康App和官网上线,并且获得天猫在线医药业务的营运权;接下来三年,分别收购了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以及天猫平台的“蓝帽子”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及保健用品、成人用品、医疗和健康服务等类目,并逐渐启动医疗AI第三方人工智能开放平台;2022年,和蚂蚁金服共同投资承建的浙江省互联网医院平台正式发布,形成全国第一个集监管能力和服务能力于一体的互联网医院平台;2022年,以80.75亿港币收购天猫平台药物销售等相关业务,并将阿里健康App更名为医鹿,将服务扩充为医疗内容搜索、问诊咨询、挂号、疫苗预约、体检预约、药品闪送等;同年11月与熙牛医疗携手浙大一院共同打造的未来医院信息系统上线,成为全国首个基于云架构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

根据2022年财年上半年中期业绩报告,2022年4月1日至9月30日半年间实现首次扭亏为盈,结束了6年亏损,调整后净利润为4.36亿元,较去年同期暴增286.4%。期间,旗下的天猫医药平台商品交易总额约544亿元,除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75.7%,第三方商家数量也增加了近4000家达到1.8万创新高。其互联网医疗服务类产品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签约的医疗机构数超过35000家,包括40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平台累计净活跃用户数超过3.3亿。

京东健康于2022年12月上市并成为港交所有史以来医疗最大IPO,总市值最高曾经突破6000亿港元,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营收过百亿且连续三年盈利的互联网医疗公司。7年前开始,京东把医疗健康作为独立业务项目运营,经过一年时间,京东大药房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许可证》,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在线零售药房;2022年,正式取得了互联网医院许可证;2022年京东健康子公司孵化出来;去年8月推出了提供线上家庭医生服务的产品“京东家医”,并在11月底发布了服务药店的SaaS产品“药京通”。

在2022年前三季度,京东健康的总收入达到1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1%,超过2022年全年108亿收入;京东健康的年活跃用户为8000万,相比2022年将近增加一倍。目前主营业务为在线零售药房及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形成医+药联动的闭环。其中,在线零售药房除自营模式,已经有拥有超过9千家商家入驻,并且向全国200个城市提供用药当日达、次日达、30分钟达服务。在线医疗健康平台拥有6.8万名医生,提供在线问诊、处方续签、慢性病管理能服务。2022年上半年线上医疗服务的日均在线问诊量达到12万次。

百度是BAT最早进军医疗领域的企业,但好像步伐却落后于其他对手。早在2022年,百度就先后与好大夫在线、百科名医网等医疗信息平台合作;2022年发布了百度医生网页版,初次尝试线上问诊;一年之后,成立了百度医疗事业部,产品线包括百度医生、拇指医生、百度医疗大脑等,然而在2022年,因丑闻而将百度医生下线。百度并未终止医疗领域的探索,同年4月,百度医疗宣布与国内医疗服务社区580合作;2022年,百度推出了百度灵医,将AI+医疗落地,并且同步以资本运作和战略合作的形式投身医疗产业,三年内投资了More Health、Atomwise、趣医网、东软医疗、微脉、医来、一脉阳光等多家医疗公司。去年百度成立了百度健康并推出了内分泌权威专家领衔入驻的百度健康糖尿病中心;就在上周,上线了医疗健康管理平台轻竹健康,涵盖了资讯、测量提醒、血糖血压记录、健康课堂和商城等多项服务。

此外,字节跳动、快手等也开始试水医疗健康业务,互联网“后浪”能否超越“前浪”?目前还是未知之数。

第二阵营:实体医院主导的线上医疗

传统医院的优势在于具有优质的医生及患者群体的极高依赖性。

截至2022年底,全国百强医院中7成已经开通互联网医院诊疗。由于线下诊疗渠道受阻、优质医疗资源紧张,线上运营数据大幅增长,功能以预约挂号、就诊签到、网络分诊及自助医疗功为主,远程诊疗则针对常见病、慢性病或者需要定期复诊的其他疾病患者。在北京当前20家医院获批资质,对于本地居民在进行线上复诊和开药后,快递送药到家最快当天就可以收到。对于外地患者,则无需跨省市奔波,亦可以在线复诊、处方开具和药品配送,提高诊疗效率,缓解医院就诊压力,降低了人群聚集感染的风险。

除了顶级医院,很多基层医疗机构也开通了互联网诊疗,如上海、杭州、温州等地。

第三梯队:中小创业公司,如微医、健康160、健客网、1药网等。

创一代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但没有大企业和实体医院作为依托。

以微医为例,与医药电商不同,微医为用户提供完整的诊疗咨询,包括在线预约、线下首诊、病历共享、在线复诊、电子处方、在线支付、药品配送等。实现直连医院、医生和基层医疗机构,打通支付体系,以互联网医院为主体建设数字化平台和流动医院,为基层提供基于数字化的医药检服务。从10年前的“挂号网”,到今天实现了医疗健康全产业链布局,打通医疗、医药、医保三大场景,可谓十年磨一剑。目前,微医平台已连接超过7600家医院及30万医生,实名注册用户超过2亿,互联网医院落地28家,其中已有17家获得医保资质,并打通医保在线支付,已经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最具成长力的数字健康独角兽之一。

突如其来的疫情间接推动了在线医疗的发展,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频繁落地,加之数字化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医疗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期待更多业态产品的出现和产业链的延伸。

发布于 2023-01-13 18:08

免责声明:

本文由 xhui224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