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神节”祛魅,品牌如何超越消费主义,让世界听见“她声音”

回顾今年的3.8,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度风靡的“女神节”、“女王节”逐渐祛魅,大家开始意识到,看似风光的title背后,只不过是品牌通过购物行为来区分女性阶层的消费主义陷阱。
正本溯源的不仅是妇女节。从2017年起,“打破沉默的女性”运动席卷全球,越来越多女性以惊人的韧性展开诉说,对抗父权社会对女性话语空间的挤压。在这样的语境下,品牌除了鼓励女性“悦己消费”,还能做些什么?
让我们把目光放向迪拜。
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迪拜世博会与卡地亚特别携手设立“女性主题展馆”(Women’s Pavilion),这也是世博会历史上首个女性主题展馆。它以“新视角”(New Perspectives)为主题,全方位展现时至今日女性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向世界传递一个重要理念:当女性蓬勃发展,人类将欣欣向荣(When women thrive, humanity thrives)。
在“女性主题展馆”(以下简称“女性馆”)闭幕之际,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在过去半年间,卡地亚如何超越传统的品牌消费视角,将女性赋能这一议题提上新高度。
01
立足“女性命运共同体”
360°致敬“她力量”
在设计之初,卡地亚就邀请多位新锐建筑师、艺术家和电影界人士参与了展馆的设计策划,让展馆从外观到内部的各个细节都在致敬“她力量”。
展馆外立面是星辰漫天的意象,出自法国建筑师Laura Gonzalez、迪拜艺术家Kholoud Sharafi和法国灯光设计师Pauline David的共同设计。展馆在夜色下熠熠生辉、闪耀星光,正是对女性贡献的无上赞誉。








02
绽放全球多元之美让世界听见“她声音”在卡地亚的规划中,“女性馆”不仅是一个关于“她力量”的展示空间,更是一个促进多元对话的讨论空间。在六个月的展期中,卡地亚充分发挥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邀请艺术家、科学家、思想领袖、政坛人士、企业家等不同领域的嘉宾受邀前来对话,包括黎巴嫩导演/演员Nadine Labaki、法国电影人Mélanie Laurent、索马里职业拳击手Ramla Ali、哥斯达黎加第一位有色人种女性副总统Epsy Campbell Barr等。



活动中,黎巴嫩导演Nadine Labaki大声朗读写给下一代女孩的信,邀请她们在社会中占据应有的地位,推动性别平等。奥斯卡获奖演员Rami Malek朗诵了美国青年女诗人Amanda S. C. Gorman的作品,承认自己的性别如何阻碍了女性进步,并表达了对一个更开放、更包容的未来社会的期待。
在展馆闭幕活动期间,卡地亚特别举办“卡地亚女性创业家奖十五周年庆典”,还首次设立“影响力奖”,分设“改善生活”、“保护地球”、“创造机会”三个子类别,表彰全球范围内杰出女性创业者的卓越成就,其中不乏中国身影。奥运跳水冠军郭晶晶受邀为这场全球盛典致辞。亿可能源CEO王春光女士获得“保护地球”类别大奖,过去十多年她一直在中、美、德多国参与和推动着能源智能化转型。
如今,女性创业者和管理者日益增多,但很多行业由男性掌权的局面并未被完全打破。在全球不同地区,女性企业家面临的环境与压力也不尽相同。MDPI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女性企业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占比47%,而在中东和北非占比仅23%,南亚占比仅18%。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卡地亚推出面向全球的创业支持项目,也是用实际行动,为更多地区的女性创业者争取更多资源与机会。目前该项目已助力62个国家262位女性创业者。该奖项中国本土项目的开启,也意味着更多优秀的中国女性创业者将有机会加入到充满国际影响力的全球社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