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视频B站播放量1250万,“我不是你想象的那种智障”


当看到轻度智力障碍小哥李世承面对着镜头侃侃而谈,网友们不禁惊讶于他优秀的表达能力,调侃道“他说话比我利索多了,我开始怀疑自己了”。
目前中国有8500多万残障人士,很多人对这个庞大群体的认识可能还比较片面,比如不了解智力障碍群体要如何学习成长、如何融入社会。
B站UP主“今天没有故事”为此找到李世承,带更多人走进他的世界。截至目前,《月入过万智力障碍小哥:我不是你想象的那种智障》这条时长10分钟的视频在B站播放量超1250万,点赞数超47万,最近获得了“2022黄河奖-我是创益人数字公益创意大赛”视频组金奖。
借此机会,新榜编辑部对话了“今天没有故事”的主理人Sam,探讨了拍摄前后的种种细节,以及公益视频如何实现破圈。
01.“喜欢送外卖的工作,因为不会有人侮辱我是智障”
今年年初,Sam在B站看到李世承(以下简称小李)接受采访的视频。作为一名快递员、外卖小哥,小李日夜奔波,最高时月入过万,谈起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他逻辑清晰、谈吐流利,这些表现似乎与其智力障碍的身份形成了反差。 Sam期待能挖掘他的故事,所以试着给他发了私信。没想到小李很快同意了见面。5月,Sam从北京来到小李的家乡上海,对他的第一印象是“很热情”。 他骑着电动车来赴局,笑着拿出一瓶自己爱喝的饮料递给Sam。后来Sam跟着他去工作场所逛了逛,在公园里完成了访谈和拍摄,前后大概花了3天。


02.对残障群体的偏见,需要用共鸣来打破
采访结束后,Sam看到“黄河奖-我是创益人”大赛在B站的征集活动,小李的故事恰好契合这次创新公益的议题,于是他决定以公益为核心进行视频剪辑。 为此他删去了一些特别猎奇、吸引人眼球的内容,更侧重于突出深层次的社会价值。 就像视频末尾所表达的寓意,小李在Sam的帮助下尝试操纵无人机飞向天空,他的人生也可以越飞越高,被更多人看见。

图源:B站
令小李感到意外的是,一位小学同学看到视频后联系到他,作为曾经的施暴者当面向他赔礼道歉。 Sam认为,这是公益视频引起大众共鸣的影响,在创作中需要找到并放大这些共鸣点,比如小李遭受了校园霸凌,作为当事人来发声,很容易获得关注和共鸣。 同时,选择恰当的表达视角也很重要。区别于传统公益片的叙事方式,Sam采用了个人化的视角,让小李自述经历,而非旁白转述,这样直面观众的对话可以更具象地展现残障群体真实而鲜为人知的一面,从而有助于改变很多人原有的偏见和误解。 真实而深刻的故事往往最能打动人,实际上,残障群体用自己的声音讲述所遭遇的困难和不公一直是稀缺内容。 “比如说盲道,很多人平时会看到,但并没有使用盲道的需求。如果是一个健全人提出这个问题,可能大家不会有特别多的共鸣,但如果是一个盲人亲口讲述自己遇到的跟盲道相关的问题,那我觉得是会得到更多共鸣的。”Sam说道。 Sam本身是纪录片方向的导演专业毕业,有多年人物采访的工作经验,他习惯让拍摄对象自己说话,与屏幕对面的人交流。 此外,不同内容平台的独有风格也影响着公益视频的传播效果。 目前Sam以B站为主要的创作平台,他认为相对于其他短视频平台来说,B站的中长视频内容载量更大,可以表达更完整、更丰富的东西,适合展现公益人物故事。03.从认识到行动,“短视频+公益”能带来什么
距离视频发布已过去5个月,小李在这段时间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还受邀去公益活动讲脱口秀。他在个人账号上更新着自己的日常生活,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残障群体。 另一边,“今天没有故事”刚成立不到一年就出现了爆款视频,此次视频获奖也给了Sam继续创作的信心和奖金上的支持,他表示这能改善创作前期入不敷出的状况,后续打算有机会继续跟拍小李,用镜头记录更多不一样的人生。 据了解,“黄河奖-我是创益人”大赛所有获奖的作品会通过腾讯广告在朋友圈广告、公众号等渠道进行投放曝光,助力公益内容破圈。对于Sam这样的新人创作者来说,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激励。 视频相关联的“创造残障青年新生活”公益项目同样受到了广泛关注,这些善款将通过社团活动、课程、社会实践及自主生计开拓等项目形式,帮助残障青年提升身心成长、社会认知以及就业创业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