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虚拟化经营形成的内在动因

动因之一: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随着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单靠一个企 业自身的力量想以最快的速度推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越来越难,而且还会出现成本费用高等更深层的困难和矛盾。企业虚拟化经营,便是程度不同地借助其它企业 的力量,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组合,借助其它企业的优势功能,提高其产品的综合市场竞争能力,在与不同企业不同类型的合作中,能够形成不同要素 (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组合形式,迅速形成多种变化的生产能力,在合作中形成更强更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动因之二:分担风险并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通过企业虚拟经营中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避免单独企业在研究开发中的盲目性和因孤军作战引起的全社会范围内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从而降 低风险(既能提高技术研发的成功率,又能使风险在合作伙伴中分摊)。与此同时,市场和技术的全球化,提出了在相当大的规模和多个行业进行全球生产的要求, 以实现最大的规模和范围经济,从而能使以单位成本为基础的综合竞争力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优势。企业虚拟化经营的功能分工与协作是实现规模经济和产生范围经济 效果的重要经营方式和途径。
动因之三:防止过度竞争,变单赢为双赢。随着大企业市场渗透力的加大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一定容量的市场分割最终 会在大企业之间告一段落。这时,如果大企业之间继续展开恶性竞争,不仅会降低各自的盈利能力和水平,而且容易造成两败俱伤。因此,为避免丧失企业在将来的 竞争能力和地位,避免诸如在竞争、成本、价格等方面引起矛盾和纠纷,企业间通过虚拟化经营的某种合作方式,如建立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 伴,可加强合作,理顺市场,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使双方均受益,并维护消费者的长远利益。
动因之四:打破地区封锁与非关税壁垒。各种形式的跨地区、跨国界的合作,将会有助于企业的产品以多种属性的身份进入某一市场(特别是双方均属虚拟化组织经营程度较大的企业,其产品便为双方共有),变外 来产品为自产产品,变防范对象为受保护的对象,从而可以程度不同地打破或削弱地方保护及非关税壁垒对企业正常发展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