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在吗”这个梗为什么都在玩?

dongdg
dongdg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62 浏览

 “你好,在吗”这个梗为什么都在玩?

从MSN到QQ,再到微信,我们通常在即时通讯工具上打招呼都会发个“你好,在吗?”,这样的开场白很熟悉,貌似人人都遇到过,所以啊,这种截图一发,大家都笑哈哈。

先看图,大家就会有感觉,以免不了解这个梗的人一头雾水。

先发一下我做的图吧。

魏家东《借势》短信版:

202122055806494758

魏家东《借势》微信版:

550890594895977933

873619831112909445

绿松石版:

31019410946766745

律师版:

266782283346900333

化妆师版:

308259772184324507

微信涨粉版:

881979080278224486

家居版:

(注:这张比较特别,换成询问人截图了。)

742431850830467431

APP推广版:

APP1

APP2

先说说为什么这种截图会火?

1、对话场景的真实感:

每个截图都跟自己亲身经历一样,发在朋友圈、微信群中,大家都误以为是真实“遭遇”。

也就是我们只做营销素材是要跟现实场景一致,比如说很流行的模仿iPhone手机的开机画面、闹钟、提醒等,还有模仿微信群、朋友圈等H5小应用,真实感带来的就是熟悉感。

2、对话元素的熟悉感:

“在吗?”这个词,不管你是否喜欢别人这样与你打招呼,作为互联网达人的你每天可能都会遇到,再熟悉不过了。使用用户熟悉的语言、场景、图片,会激发大家的参与性。

3、对话角色的幽默感:

这张图中被大家疯传,被各种版本演绎原因也是因为中间有段子成分,“你再说一遍”、“不是这句,是第一句”、“不在”,这样的段子在社交媒体上有很多,应用到短信、微信等对话场景中,再截图发出去,幽默感十足。

4、对话内容的矛盾感:

对方上来发出的需求是“1000元做到1亿营收”、或者“10万粉丝,1000元预算”等等,各种版本中都存在着违背常理、反差性、现实的矛盾感,这一切都会让看官们觉得“怎么可能?”、“开玩笑的吧?”,还有朋友留言说“我的预算是2000,帮我做到X亿”……用不可能激发可能,这就是一张图片的力量。

那么像这样的图片怎么做呢?

1、PS——PS是万能的

如果你有PS功力,可以去P。

不过这次的对话场景,压根就不用,可以制作完成后,PS打个马赛克什么的就好了,这方面有很多美图工具可以使用。

02、纯手工互发——笨方法也可以很有效

不论是短信还是微信方式,找两个手机,互聊即可。

首先设计好对话预埋的内容,你要植入什么,比如人家律师就植入了自己的业务,比如东哥就告诉大家《借势》出版了。

编辑好,发布到朋友圈,微信群就好了。

不过发布之后,适时的和大家互动一下,稍微做个解释,恶搞要有尺度。

最后,我得郑重向朋友圈里的好友们致歉,发那张图就是为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你们可以理解的,其实这是个段子。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为了帮助在运营进阶路上,执着前进的伙伴们能够更快速的提升,我们联合了腾讯、百度等拥有10年以上经验沉淀的实战派导师,推出了【运营总监修炼之道】,至今已帮助5000多名运营管理者和进阶者,掌握了更加系统全面的运营专业知识和管理思路,在处理类似运营战略规划、不同渠道运营策略和流量变现、品牌营销玩法、数据分析等实际问题时有更清晰的解决方向!

扫描二维码添加小助手了解详情,还可以回复“笔记”领取【运营总监课程学习笔记】哦!

再犹豫,机会就没啦~

#专栏作家#

魏家东,微信公众号:weijiadong201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畅销书《数字营销战役》、《借势》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EMBA授课导师,国家级营销师,省级作家协会会员,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曾任乐居生活CEO、微信海COO,写过多部文学作品,现专注于数字营销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布于 2023-01-14 21:06

免责声明:

本文由 dongdg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火鲤鱼 © 2024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