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集中经营的利弊

明日帝国
明日帝国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33 浏览

 专利集中经营的利弊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专利池、专利联盟的兴起使人们认识到专利不仅是可交易的资产而且是具有杀伤力的武器,21世纪初专利集中经营公司出现则进一步开发了专利的商品属性,创新了专利的价值发现、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机制,推动了专利管理的产业化,开创了一个知识产权产业的新时代。专利集中经营的积极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在专利海量化的现实条件下,有专门性的公司以专利的管理、经营为主业,有利于相关领域的专利整合,也有利于企业整合专利资源形成差别优势、降低技术交易的成本。第二,专利集中经营有利于将关联企业的专利权的效能进行集合放大,形成应对风险的有效筹码,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第三,通过收购专利,专利集中经营公司将专利重新定位为财产和为弱势发明者提供同等的专利许可竞赛平台,刺激了人们进行创新的积极性,有利于科技进步。第四,专利集中管理可弥补单个专利权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通过对阻却性专利、替代性专利和互补性专利的界定区分,从而明确权利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减少专利纠纷,最终有利于构建有序的竞争环境。

  因此,专利不仅构成高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一种优质资产,专利投资及运营是专利应用形态的最新表现,也是开放式创新模式蓬勃发展在专利管理领域的必然反映,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业务。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产业依赖于技术创新,主要的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发明和创新。未来,专利产业很可能成为其他实体产业的上游产业。随着未来专利产业发展壮大,各个领域的专利公司纷纷涌现,以专利为目标的创新活动将成为专利产业的基本活动,大规模“加工、制造”专利将成为这个产业的常态,将来,整个工业产业很有可能会被控制在专利集中经营公司的手中。因为可以通过低价获取专利再以法律手段向涉嫌侵犯其专利权的实体公司索取专利许可费和诉讼赔偿,专利集中经营公司可能脱离实体经营成为Non-practicing Entities(非实体企业,简称“NPE”)或Patent Licensingand Executing Company(专利授权和执行公司,简称“PLEC”),因此有人认为专利集中经营公司的行为是一种投机行为,甚至还有人贬其为专利巨魔、专利流氓、专利蟑螂等。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阻碍后续创新投入。正如牛顿所言“每一位科学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达到新的高度”,每一项发明都不可避免地建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但是,专利系统的本质特征导致互补性专利和牵制性专利的存在,使得许多专利在利用上往往是互相牵制的。某一企业想要制造一个新产品或推出一项新科技,如果无法取得相关的多数专利,其产品商业化或制造新产品的希望将难以实现,为此,必须向其他许多拥有牵制性和互补性专利的厂商取得使用专利的许可(代价一般是支付特许费),否则将不可避免地侵害相关专利,面临侵权诉讼的窘境,这就是所谓的“专利丛林”(Patent Thicket)现象。专利丛林现象不仅使专利制度最初鼓励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目的无法实现,而且使欲制造新产品的企业极有可能惮于侵害多数专利而不能继续进行创新改进,从而带来“反公共品的悲剧”。第二,产生巨大的社会成本。专利在本质上是一种为了激励创新而设定的合法垄断权,但当这种权利过度集中而演变成一种阻滞力量时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一方面,“专利丛林”阻止后进者继续投入创新将增大技术进步的阻碍;另一方面,高昂的专利使用费叠加迫使消费者支付更高的费用,降低了消费效用。因此,在没有相应增加潜在利益的情况下,专利集中经营实际上增加了市场竞争的准入和维持成本,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导致了社会效用的降低。第三,导致专利投机行为的产生。由于专利集中经营的主体往往本身并不实施(Practice)专利技术,但是要执行(Enforcement)专利权利,而专利权是一项法律赋予的权利,执行专利权及宣称专利权并得到预期回报是法律许可的,这样就给一些专事投机的NPE们创造了可乘之机,他们“努力”获取并宣称专利权的动因,并不在于想方设法促进专利技术的实施,而是千方百计地寻找正在实施专利技术的目标对象,并在一旦发现这样的目标时,动用法律武器从目标对象那里攫取高额回报,或者使用专利侵权诉讼作为要挟以获取高额的专利许可费。由于其在之前建立专利资源时花费了一定的成本,因此其索求并不违法,在一定程度上还发挥了促进专利交易、维护专利权的正向作用。然而,因为其主要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而不是为了使申请的专利得到应用,其所求往往会让人感觉“过分、不合理”,不仅给目标对象造成负担也使得科学技术的产业化受到影响。因此,人们往往厌恶地称之为“专利蟑螂”。

  总之,专利集中经营具有促进技术流转、提高创新效率的益处,又有投机获利导致社会整体成本增大的“损公肥私”之嫌,对我国这样一个处于技术弱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重视其“双刃剑”效应,合理调整专利管理策略以扬长避短是目前必须面对的问题。

发布于 2023-01-03 10:40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明日帝国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推荐内容

火鲤鱼 © 2025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