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与追随力混淆的几个概念

kkkkk221119
kkkkk221119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6 浏览

易与追随力混淆的几个概念

  1. 组织政治行为,即在工作中有效的理解他人,并利用基于理解而获得的知识去影响他人,使对方以一种可提高个人或组织目标的方式行动的行为(Ferris,2005)。高政治技能的个体不仅知道在不同的工作情境中该做什么,而且知道怎样以一种隐藏了自我服务的动机、看起来很真诚的方式去做,从而达到影响他人的目的。这种行为是服务于个人的,是一种“隐藏了自我服务的动机”的行为方式,而追随力则是追随者有效执行领导者的指令、支持领导者的工作的能力,表现为一种组织目标指向的行为方式。

  2.逢迎行为,即个体主动采取逢迎策略来增加自己竞争力的行为(Jones,1982)。这种行为既可以产生于员工个体之间也可能发生在群体或组织之间(Barbara,1994;David,1998),其表现在一味的迎合对方的喜好。在一定情况下,该类行为既有可能破坏组织中绩效考核的公平性,也可能造成组织内部信息扭曲,给组织带来破坏性影响。而追随力与自己的工作或者同事如何互动无关,而只与领导者有关(Carsten,2007),其不是毫无原则的"趋炎附势",虽然追索这往往表现出一种主动行为,但其是根据一定信息对领导决策提出建设性建议。

  3.领导者——成员交换关系,即在一种垂直对子联结理论(vertical dyad linkage,VDL)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一个重要的领导理论,强调上下级间的双向选择。根据该理论,由于资源与时间的有限性,领导者将组织内的追随者分为“圈内人”与“圈外人”两部分,前者被看作是“可信任的助手”,受到领导者的更多尊重,以及更多与工作相关的利益;后者被看作是“雇用的帮手”,与领导者的关系只维持在组织的正常规则之内,很少得到领导者的特别关照(Graen,1995)。该理论的出发点仍然是领导者,追随者则处于被动位置,强调领导者只能针对组织中的少部分成员建立相对特殊的关系。而追随力则将追随者看作一个主动行为体,其认为追随者与领导者同样重要,甚至能够直接影响领导有效性。

发布于 2023-01-09 10:15

免责声明:

本文由 kkkkk221119 原创或收集发布于 火鲤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可联系本站删除。

推荐内容

追随力的概念
追随力的特点
追随力如何提升领导有效性
易与追随力混淆的几个概念
追随力与领导风格的整合促进
追随力的追随者的四种类型
追随力的追随者行为模式
追随力的有效追随者的3种气质、7条路径
凯勒曼谈追随力
火鲤鱼 © 2025 专注小微企业服务 冀ICP备09002609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