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信誉的效应
商业信誉是无形的,但是有效的,是长期起作用的组合因素。作为观念上的形态,在商业活动中,虽不构成直接的买卖行为,但却是无形资产,直接对企业产生效益和效果。一个企业的商誉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一定区域内顾客的购买行为,而且会引起连带效应。“一传十,十传百”,广而告之,对一定范围内的消费者或用户所产生的群体效应,是任何广告所无法取代的促销作用。
(二)推动效应商誉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商品交换中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赢得了商誉,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损害了商誉,丢掉了商誉,将导致失败乃至有被淘汰的危险。因此,每一个企业都有一个提高和维护商誉的问题。而提高和维护商誉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获得效益,为此要增加投入要素,并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起了推动作用。
(三)组合效应商誉能沟通企业同外界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消费环境的联系。商誉的变化亦反映了外界环境的变化,企业能及时调节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外界条件,提高商业运行效益。同时,商誉的形成过程,也表现为主体各要素的结合过程。只有获得和维护商誉目的的经营管理,才能使各要素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体,构成企业现实的生产力。
(四)凝聚效应商誉体现了强烈的集体意识。这是企业凝聚力的源泉之一。商誉的核心——诚与信,又是企业精神的体现。企业的全体职工对企业目标的执著追求,使个性千差万别的不同职工在一个集体中同化了。商誉像一根纽带,把职工的个人追求与企业发展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并创造一个新的生产力,共同为维护和提高企业信誉而努力。同时,由于商誉体现为企业与顾客在物质利益上的联系,因此,商誉的凝聚效应主要表现在企业全体职工与外界交往的真诚相见、同心协力。优良的服务态度,融通的信用状况,信诺合同,充满活力的企业群体,使往来的客户对企业产生信赖感。所以,商誉的凝聚效应的高低,往往又是通过各种经济交往来体现的。
(五)增殖效应企业有形的固定资产在其被消耗时只会发生价值的转移,但不会产生增殖。企业的无形固定资产——商誉,在它被使用的过程中,其价值不但可以转移,而且还会产生增值,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商誉使企业各个经营环节和企业运行各个形态保持衔接与协调。因此,企业只有努力提高和维护商誉,才能保证企业的运行顺利进行。
(六)竞争效应当今社会,影响公众信任的主因已经由企业的产品质量、品牌塑造,过渡到企业的信誉,商业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又是商誉竞争。商誉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显示了它的极端重要性,企业信誉的竞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质量和品牌竞争,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首先,商誉是企业大规模生产、经营和其连续性的保证。有了商业信誉,企业大规模生产和经营的风险就降低了,后顾之忧就减轻了。其次,商誉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有了这种无形资产,企业在竞争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商业竞争还应取决于无形资产的较量。例如,一个商业企业尽管地理位置不佳,如果企业的领导者与全体同仁重视商誉,并不断扩大影响,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同样会拥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一样会有生存的空间。再次,当今市场产品同质化程度高,质量相差无几,品牌严重泛滥,企业仅仅依靠产品质量和品牌已经难以超越竞争对手。企业商誉竞争成为超越质量和品牌更有力的竞争力。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主要是服务消费者,促进产品销售,信誉竞争的目标是服务于企业的相关利益者,有利于构建和谐共存的环境,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七)筹资效应借助企业良好的资信和美誉度能实现低成本筹资。首先,利用良好的商业信誉和知名度,在与外部进行横向交易和联合中,容易取得合作伙伴在供应价格、货源配给、商品运输、货款结算方式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减少企业的资金支出成本。其次,利用企业财务上良好的信用关系,一是容易获得间接融资支持,即企业利用良好的财务信用容易优先取得各种商业贷款;二是方便直接融资,企业可利用财务信用度高、知名度高等方面的优势,优先取得发行债券或股票的便利条件,从而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如在美国,信用程度高的企业筹资成本低,其发行债券的利率低于资信程度低的企业。再者,利用商誉引进境外资金。外国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较注重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创造的品牌以及企业的销售网络、信誉。利用这一优势,可吸引外国大公司合作和投资。
(八)低成本扩张效应利用良好的资信和美誉度,可以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通过运用品牌效应、信誉效应、商誉的参股,可实行跨地域渗透,把企业商誉的优势与当地人才、地理、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节省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实现资本规模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此外,可以利用企业商誉进行资本重组,剥离和置换其他企业的有效资产,以商誉价值的增量带动、盘活相关企业的存量资产,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张。